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灾害及其防治论文--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论文

灾害情景下城市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论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45页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第23-26页
     ·选题背景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26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第26-39页
     ·有关"脆弱性"的内涵第26-27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结构第27-29页
     ·利用指标体系评价自然灾害脆弱性第29-33页
     ·情景模拟方法第33-34页
     ·情景模拟之下的脆弱性曲线第34-39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9-42页
     ·研究目标第39-40页
     ·研究内容第40-42页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特色之处第42-45页
     ·研究方法第42-43页
     ·技术路线第43-44页
     ·本研究的特色第44-45页
第二章 自然灾害脆弱性理论体系的构建第45-60页
   ·脆弱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第45-46页
   ·灾害及风险系统中的脆弱性第46-51页
     ·自然灾害系统及灾害风险系统第46-50页
     ·脆弱性及其在灾害风险中的决定性作用第50-51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及构成第51-53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内涵第51-52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第52-53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类别第53-55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征第55-56页
     ·自然灾害系统中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第55-56页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点第56页
   ·情景模拟之下的脆弱性—脆弱性曲线第56-60页
     ·脆弱性曲线的类别第57页
     ·脆弱性曲线各种表现形式的优劣差别分析第57-59页
     ·情景模拟与脆弱性曲线第59-60页
第三章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方法体系构建第60-96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特点第60-61页
   ·脆弱性分析的经典模型第61-63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方法第63-70页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第64-66页
     ·基于指标体系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第66-69页
     ·基于灾损曲线的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第69页
     ·其他方法第69-70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与相应的风险评估第70-75页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第70-71页
     ·基于指标体系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第71-73页
     ·基于情景模拟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第73-75页
   ·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然灾害脆弱性与风险评估体系第75-82页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第75-77页
     ·三种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对比第77-78页
     ·灾害脆弱性/风险评估的评估尺度第78-82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曲线的经典构建方法第82-84页
     ·实际损失调查第82页
     ·系统调查法第82-84页
   ·居民居住建筑的水灾脆弱性曲线的建立第84-91页
     ·实地调查第84-85页
     ·基于保险索赔数据的洪灾脆弱性分析第85-88页
     ·已有脆弱性曲线的直接利用与修正第88-91页
     ·基于假设分析的系统调查法(合成法)第91页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趋势探讨第91-96页
第四章 上海市水灾概况第96-108页
   ·上海市灾害概况第96-100页
     ·上海市主要自然灾害第96-99页
     ·上海市自然灾害事故的特点分析第99-100页
   ·上海市水灾系统风险识别第100-106页
     ·上海市水灾概况第100-101页
     ·上海市水灾致灾因子辨析第101-103页
     ·上海市水灾孕灾环境分析第103-105页
     ·上海市水灾承灾体类型和特征分析第105-106页
   ·上海市减灾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第106-108页
第五章 基于历史灾情数理统计的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估第108-145页
   ·上海市农业水灾脆弱性与风险的初步分析第108-116页
     ·沿海省(市)农业水灾脆弱性及其规律探究第109-112页
     ·沿海省(市)农业水灾受灾率的风险评价第112-114页
     ·脆弱性与风险的关系初探第114-116页
   ·上海市水灾危险性、脆弱性的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与风险第116-121页
     ·致灾因子特征第116-117页
     ·脆弱性特征第117-118页
     ·灾情及风险特征第118-121页
   ·上海各郊区(县)水灾危险性与脆弱性的区域分异第121-142页
     ·危险性区域分异第121-126页
     ·脆弱性区域分异第126-142页
   ·小结第142-145页
第六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城市道路、住宅及人群脆弱性评估第145-191页
   ·研究区概况第145-150页
     ·中心城区第145页
     ·历史灾情第145-147页
     ·研究区典型内涝情景第147-150页
   ·理论基础与方法第150-152页
     ·理论基础第151页
     ·方法第151-152页
   ·中心城区暴雨内涝的情景模拟第152-154页
   ·中心城区各区道路的暴露性评价第154-157页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脆弱性评价第157-175页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暴露性评价第158-163页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敏感性评价第163-166页
     ·中心城区各街道住宅的脆弱性评价第166-170页
     ·结果与讨论第170-175页
   ·徐汇区暴雨内涝情景下的人群脆弱性评价第175-187页
     ·徐汇区概况第175-177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77-180页
     ·主成分分析方法第180-183页
     ·徐汇区人群脆弱性的主成分评价及结果第183-187页
   ·小结第187-191页
第七章 基于灾损曲线的住宅及内部财产的脆弱性评估第191-221页
   ·洪(潮)灾情景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评估第191-197页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洪灾脆弱性函数的建立第191-193页
     ·GIS支持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灾脆弱性的空间展布第193-194页
     ·龙华洪灾情景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评估第194-197页
   ·洪(潮)灾情景下居民住宅内部财产的脆弱性评估第197-210页
     ·居民内部财产洪灾脆弱性曲线的建立过程第198-209页
     ·龙华居民建筑的水灾脆弱性评估第209-210页
   ·暴雨内涝情景下居民住宅结构的脆弱性评估第210-219页
     ·房屋结构内涝脆弱性曲线的构建第212-215页
     ·典型内涝情景下天平街道居民住宅结构的脆弱性评估第215-219页
   ·小结第219-22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21-226页
   ·主要结论第221-223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23-224页
   ·问题与展望第224-226页
附录第226-245页
参考文献第245-258页
读博期间发表论著第258-259页
后记第259-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下一篇: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