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论第10-19页
 一、关于选题的思考第10-11页
 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8页
 四、论文的研究特色第18-19页
第一章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马克思语境中的两种含义第19-58页
 第一节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首先是满足生存必需品第19-45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理想社会第19-23页
  二、马克思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条件第23-35页
  三、与马克思同时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设想第35-45页
 第二节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目标第45-58页
  一、马克思对能力与需要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第45-53页
  二、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思考第53-58页
第二章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第58-99页
 第一节 恩格斯晚年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第58-68页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前夕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推动第59-64页
  二、发达国家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第64-68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其经济关系调整第68-81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第69-73页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凯恩斯主义第73-81页
 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第81-99页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推动第82-87页
  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第87-94页
  三、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第94-99页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对"各尽所能"原则的重新解读第99-143页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最高境界是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各尽所能第99-111页
  一、人类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第99-105页
  二、各尽所能是人类劳动的最佳状态第105-111页
 第二节 公有制计划经济对实现各尽所能的设想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11-126页
  一、计划经济对各尽所能的落实第112-116页
  二、计划经济对产品过剩的克服第116-118页
  三、均衡分工对人们劳动的激励第118-122页
  四、劳动能力的个性化对分工的要求第122-126页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尽所能原则的重新认识第126-143页
  一、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更为丰厚的社会财富第127-132页
  二、市场经济利用利益差别激励劳动的合理性第132-138页
  三、各尽所能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的转移第138-143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需分配"目标的最终实现第143-196页
 第一节 共同富裕局面与按需分配原则第143-155页
  一、共同富裕是按需分配的基础第144-149页
  二、共同富裕与按需分配的互动第149-15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改造第155-173页
  一、市场经济二重性第156-164页
  二、社会主义改造市场经济的选择第164-173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第173-196页
  一、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第174-187页
  二、推动全社会平等的教育体系的发展第187-196页
结语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8页
后记第208-209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VEGF164和SEMA3A在大鼠氧致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表达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