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两种重要禾本科作物光敏色素B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6页
 一.植物的光信号传导第14-34页
  1. 光受体系统第14-26页
   ·光敏色素第14-18页
     ·光敏色素的发现和作用模式第14-15页
     ·光敏色素的类型第15-16页
     ·光敏色素的结构第16页
     ·生色团的生物合成第16-18页
   ·隐花色素第18-26页
     ·隐花色素的发现第18-22页
     ·隐花色素的结构特征第22-24页
     ·拟南芥的隐花色素第24-26页
  2. 光受体的作用第26-30页
   ·光敏色素的作用第26-28页
   ·隐花色素的作用机制第28-30页
     ·隐花色素C端在隐花色素信号传递中的作用第28-29页
     ·隐花色素1的N端在Cry1信号传递中的作用第29-30页
  3. 光敏色素B与其它光受体间的相互作用第30-31页
   ·光敏色素B与光敏色素其它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第30页
   ·光敏色素B与隐花色素成员间的相互作用第30-31页
  4. 光敏色素B的信号传递路径第31-33页
   ·光敏色素B信号路径的作用因子第31-32页
   ·光敏色素B的信号传导第32-33页
  5.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研究的优势第33页
  6. 作物中光敏色素的研究现状第33-34页
 立题依据第34-36页
第二章 小麦光敏色素基因B的克隆和表达分析第36-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0页
   ·材料第36-37页
   ·总RNA的提取及DNA的去除第37页
   ·TaPhyB3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第37-38页
   ·TaPhyB3基因组序列的克隆第38-39页
   ·TaPhyB3的同源性分析第39页
   ·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分析第39-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51页
   ·TaPhyB3基因的克隆以及基因的结构第40-46页
   ·TaPhyB3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第46-50页
   ·TaPhyB3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0-51页
 3. 讨论第51-52页
 4. 结语第52-53页
第三章 玉米光敏色素B的研究第53-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69页
   ·材料第53-54页
   ·总RNA的提取及DNA的去除第54页
   ·ZmPhyBl与ZmPhyB2基因克隆第54-57页
     ·ZmPhyBl与ZmPhyB2基因克隆第54-56页
     ·ZmPhyBl点突变的构建第56-57页
   ·ZmPhyB和ZmPhyB2基因的鉴定第57-58页
     ·PCR鉴定第57页
     ·酶切鉴定第57-58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8-62页
     ·PCR鉴定第58-59页
     ·酶切鉴定第59-62页
   ·ZmPHYB1和ZmPHYB2蛋白的结构特征第62页
   ·ZmPhyBl和ZmPhyB2的表达分析第62-63页
   ·物理互作实验第63-67页
     ·酵母转化载体的构建第63页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63-64页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热击转化第64-65页
     ·酵母双杂交X-gal显色第65-66页
     ·酵母双杂交的培养基配方第66-67页
   ·转化拟南芥第67-68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鉴定第68-69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68页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第68-69页
 2. 结果分析第69-80页
   ·ZmPhyB1基因点突变结果第69页
   ·ZmPHYB1和ZmPHYB2蛋白的结构特征第69-70页
   ·ZmPhyB1和ZmPhyB2的表达分析第70-73页
     ·不同光下ZmPhyBl和ZmPhyB2的表达分析第70-71页
     ·不同组织中ZmPhyBl和ZmPhyB2的表达分析第71-73页
   ·物理互作结果第73-75页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观察和鉴定第75-80页
     ·转基因植株T0代的抗性筛选第75-76页
     ·转基因植株T1代的PCR鉴定第76-77页
     ·转基因植株T1代的抗性鉴定第77-78页
     ·转基因植株T1代的光筛选第78-80页
 3. 讨论第80-84页
 4. 结语第84-85页
 载体的PCR鉴定第85-86页
 载体的酶切鉴定第86-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附录第107-124页
 1. PMD-18T载体的示意图第107页
 2. PMD-19T载体的示意图第107-108页
 3. 实验所用的表达载体图谱第108-109页
 4. BAC文库筛选出的阳性克隆的内含子序列第109-116页
   ·A17-2第1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09-110页
   ·BE02第1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0页
   ·F02第1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0-111页
   ·A17-2第2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1页
   ·BE02第2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1-112页
   ·F02第2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2-113页
   ·A17-2第3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3-114页
   ·BE02第3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4-115页
   ·F02第3个内含子的测序结果第115-116页
 5. TaPhyB3 cDNA编码序列第116-118页
 6. TaPhyB3基因组序列第118-121页
 7. 北京博迈德公司离心柱型质粒小提试剂盒操作步骤第121-122页
 8. 北京博迈德公司离心柱型普通琼脂糖DNA回收试剂盒操作步骤第122-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遗传多样性及模式种短柄草幼苗和根系研究
下一篇:玉米×大刍草选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及QTL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