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2.1 空气中PM_(2.5)的浓度分布特征 | 第10页 |
1.2.2 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1.3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7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2-13页 |
2.2 监测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 第13-14页 |
2.2.1 郴州市区监测点布设与采集 | 第13-14页 |
2.2.2 郴州市周边城区监测点布设与采集 | 第14页 |
2.3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2.4 相关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郴州市区空气中PM_(2.5)浓度的动态分布特征 | 第17-32页 |
3.1 郴州市区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3.2 郴州市区空气中PM_(2.5)的动态分布特征 | 第18-31页 |
3.2.1 第1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19-20页 |
3.2.2 第2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0页 |
3.2.3 第3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0-21页 |
3.2.4 第4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1-22页 |
3.2.5 第5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2页 |
3.2.6 第6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2-23页 |
3.2.7 第7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3-24页 |
3.2.8 第8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4页 |
3.2.9 第9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4-25页 |
3.2.10 第10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5-26页 |
3.2.11 第11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6页 |
3.2.12 第12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6-27页 |
3.2.13 第13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7-28页 |
3.2.14 第14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8页 |
3.2.15 第15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8-29页 |
3.2.16 第16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9页 |
3.2.17 第17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29-30页 |
3.2.18 第18个监测周期PM_(2.5)的变化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PM_(2.5)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1页 |
4.1 PM_(2.5)与其他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4.2 PM_(2.5)与湿沉降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4.3 PM_(2.5)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 第34-37页 |
4.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4.1 影响郴州地区PM_(2.5)浓度的人为因素调查分析 | 第37-38页 |
4.4.2 降尘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郴州PM_(2.5)和周边污染源降尘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 第41-51页 |
5.1 PM_(2.5)中五毒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5.2 降尘中重金属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2-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51-56页 |
6.1 全文结论 | 第51页 |
6.2 建议与措施[31] | 第51-55页 |
6.2.1 郴州的PM_(2.5)里面含铅个人如何防治 | 第51-52页 |
6.2.2 郴州的PM_(2.5)里面有砷个人如何防治 | 第52-53页 |
6.2.3 郴州的PM_(2.5)污染个人如何防治 | 第53页 |
6.2.4 郴州的PM_(2.5)污染政府如何防治 | 第53-55页 |
6.3 论文中的不足与问题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