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政策红利 | 第9页 |
1.1.2 市场活跃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 第12-14页 |
1.3.1 我国首单消费分期类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 | 第12页 |
1.3.2 设置循环贷款结构 | 第12页 |
1.3.3 借助双SPV的发行方式,完全实现破产隔离 | 第12-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案例介绍 | 第16-22页 |
2.1 案例的背景 | 第16-17页 |
2.1.1 ZR的经营模式 | 第16-17页 |
2.1.2 ZR的融资情况 | 第17页 |
2.2 资产支持证券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2.2.1 资产支持证券 | 第17-18页 |
2.2.2 底层资产情况 | 第18-19页 |
2.3 专项计划结构及运作流程 | 第19-20页 |
2.3.1 专项计划结构 | 第19页 |
2.3.2 专项计划运作流程 | 第19-20页 |
2.4 专项计划增级方式 | 第20-22页 |
2.4.1 结构分层 | 第20页 |
2.4.2 差额支付承诺 | 第20页 |
2.4.3 外部信用增级 | 第20-21页 |
2.4.4 信用触发机制 | 第21-22页 |
3 案例分析 | 第22-43页 |
3.1 入池标准简单 | 第22-35页 |
3.1.1 筛选底层资产——AHP | 第22-33页 |
3.1.2 资产组合——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 | 第33-35页 |
3.2 底层资产存在风险 | 第35-39页 |
3.2.1 地域分布 | 第35-36页 |
3.2.2 贷款剩余期限分布 | 第36页 |
3.2.3 贷款余额分布 | 第36-37页 |
3.2.4 底层资产服务机构 | 第37-39页 |
3.3 发行成本高 | 第39-43页 |
3.3.1 交易结构 | 第39-40页 |
3.3.2 收益率 | 第40-41页 |
3.3.3 增信方式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3-46页 |
4.1 结论 | 第43页 |
4.2 建议 | 第43-46页 |
4.2.1 量化底层资产,规范入池标准 | 第43-44页 |
4.2.2 提高运营能力,维护底层资产质量 | 第44页 |
4.2.3 完善产品设计,降低发行成本 | 第44-45页 |
4.2.4 加强统一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