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第15-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2.1.1 直销与传销 | 第15-16页 |
2.1.2 传统传销与网络传销 | 第16-19页 |
2.2 加强网络传销治理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2.2.1 网络传销滋生蔓延迅猛 | 第19-20页 |
2.2.2 网络传销具有更大的危害 | 第20-22页 |
2.3 公共治理:网络传销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3.1 公共治理理论的含义 | 第22-23页 |
2.3.2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3页 |
2.3.3 公共治理与网络传销治理 | 第23-25页 |
第3章 当前我国网络传销治理的现状及困境 | 第25-33页 |
3.1 当前我国网络传销治理的现状 | 第25-28页 |
3.1.1 我国治理网络传销的法律依据 | 第25-26页 |
3.1.2 网络传销治理的职能部门及职责 | 第26-27页 |
3.1.3 社会组织和公民在网络传销治理中的作用 | 第27-28页 |
3.2 当前我国网络传销治理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3.2.1 我国在网络传销治理困境 | 第28-31页 |
3.2.2 我国网络传销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网络传销公共治理模式的建构 | 第33-42页 |
4.1 构建网络传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 | 第33-36页 |
4.1.1 加强政府在网络传销公共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 第33-34页 |
4.1.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网络传销活动治理中的补充作用 | 第34-35页 |
4.1.3 努力探索公民在网络传销活动治理中的协助作用 | 第35-36页 |
4.2 健全网络传销公共治理的法律与制度体系 | 第36-39页 |
4.2.1 进一步规范网络传销治理法律的适用性 | 第36-37页 |
4.2.2 进一步完善网络传销活动的侦查措施 | 第37-38页 |
4.2.3 进一步加强网络经营活动的监督与管理 | 第38-39页 |
4.3 创新多元主体对网络传销治理的事前预防机制 | 第39-42页 |
4.3.1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构建社会共治新模式 | 第39-40页 |
4.3.2 积极引导直销行业实现自治和善治 | 第40-41页 |
4.3.3 大力完善网络传销的社会网格化管理 | 第41-4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