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 粪肠球菌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1 粪肠球菌概述 | 第10页 |
1.2 粪肠球菌的危害 | 第10页 |
1.3 粪肠球菌毒力因子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1 肠球菌表面蛋白(Esp) | 第11页 |
1.3.2 心内膜炎抗原(EfaA) | 第11页 |
1.3.3 明胶酶E(GelE) | 第11页 |
1.3.4 聚集物质(AS) | 第11-12页 |
1.3.5 胶原蛋白黏附素(Ace) | 第12页 |
1.3.6 细胞溶血素(Cyl) | 第12页 |
1.4 粪肠球菌的耐药趋势 | 第12页 |
2 粪肠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 第12-15页 |
2.1 粪肠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2 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 第13-14页 |
2.3 细菌主要外排泵及其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3.1 外排泵及其相关蛋白概述 | 第14-15页 |
2.3.2 与肠球菌相关的外排泵及其调控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 | 第17-2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1.1 材料 | 第17-20页 |
1.1.1 试验菌株 | 第17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1.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18-19页 |
1.1.5 培养基的配置 | 第19-20页 |
1.1.6 克隆载体 | 第20页 |
1.2 方法 | 第20-21页 |
1.2.1 粪样采集 | 第20页 |
1.2.2 猪粪肠球菌的分离纯化 | 第20页 |
1.2.3 猪粪肠球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0-21页 |
1.2.4 菌种的保存 | 第21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1 猪源粪肠球菌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2.2 猪源粪肠球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22-23页 |
2.3 江西省部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分离结果 | 第23-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多重耐药菌的筛选及耐药性分析 | 第26-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1.1 材料 | 第26-27页 |
1.1.1 试验菌株 | 第26页 |
1.1.2 质控菌株 | 第26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1.1.4 抗菌药敏纸片 | 第26页 |
1.1.5 培养基 | 第26-27页 |
1.2 方法 | 第27-28页 |
1.2.1 纸片扩散法(K-B法)与多重耐药菌的筛选 | 第27页 |
1.2.2 抑菌圈的测量及耐药性判定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2.1 2016 ~2017年猪源粪肠球菌江西分离株的耐药率 | 第28-29页 |
2.2 2016 ~2017年江西不同地区猪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 第29-30页 |
2.3 江西部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分离株多重耐药性的筛选及分析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 第33-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1.1 材料 | 第33-34页 |
1.1.1 试验菌株模板 | 第33页 |
1.1.2 质控菌株 | 第33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1.1.5 克隆载体 | 第33-34页 |
1.1.6 Top10感受态细胞 | 第34页 |
1.2 方法 | 第34-35页 |
1.2.1 DNA模板 | 第34页 |
1.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4页 |
1.2.3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PCR扩增 | 第34-35页 |
1.2.4 外排泵基因的PCR扩增 | 第35页 |
1.2.5 PCR扩增产物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2.1 江西部分地区猪源粪肠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PCR电泳结果 | 第35-38页 |
2.2 猪源粪肠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外排泵基因的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猪源粪肠球菌的外排泵抑制试验 | 第4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1.1 材料 | 第41-42页 |
1.1.1 试验菌株 | 第41页 |
1.1.2 质控菌株 | 第41页 |
1.1.3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 第41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42页 |
1.2 方法 | 第42-43页 |
1.2.1 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MIC值的测定 | 第42页 |
1.2.2 江西省猪源粪肠球菌的外排泵抑制试验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2.1 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08株多重耐药猪源粪肠球菌分离株的敏感性 | 第43页 |
2.2 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猪源粪肠球菌的MICs统计分析 | 第43-44页 |
2.3 4 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208株多重耐药粪肠球菌的MIC50与MIC90结果 | 第44页 |
2.4 加入利血平后对208株MICs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2.5 加入利血平后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影响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全文总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