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1-17页 |
1.1 T.pyogenes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T.pyogenes感染 | 第11页 |
1.1.2 T.pyogenes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 | 第11页 |
1.1.3 T.pyogenes主要毒力因子 | 第11-12页 |
1.1.4 T.pyogenes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1.5 T.pyogenes的治疗 | 第12-13页 |
1.2 PLO的概述 | 第13-14页 |
1.2.1 PLO在T.pyogenes感染中的作用 | 第13-14页 |
1.2.2 PLO的结构与成孔机制 | 第14页 |
1.2.3 D4结构域对PLO溶血活性的影响 | 第14页 |
1.3 CDCs与mAbs | 第14-16页 |
1.3.1 mAbs概述及应用 | 第14-15页 |
1.3.2 抗CDCsmAbs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细胞与菌株 | 第17页 |
2.1.2 试验动物 | 第17页 |
2.1.3 感受态与质粒 | 第17页 |
2.1.4 酶、抗体及试剂盒 | 第17-18页 |
2.1.5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第18页 |
2.1.6 生化试剂 | 第18页 |
2.1.7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8-19页 |
2.1.8 主要设备仪器 | 第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8页 |
2.2.1 rPLO及rPLO D4的表达与纯化 | 第19页 |
2.2.2 wtPLO蛋白的制备 | 第19-20页 |
2.2.3 免疫动物程序 | 第20页 |
2.2.4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20页 |
2.2.5 抗PLOD4mAbs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6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22页 |
2.2.7 抗PLOD4mAbs的鉴定 | 第22-23页 |
2.2.8 Western-blot法分析mAbs所针对的表位区 | 第23-26页 |
2.2.9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26-27页 |
2.2.10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T.pyogenes中wtPLO含量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3.1 rPLO、rPLO D4的制备 | 第28-29页 |
3.1.1 rPLO蛋白的制备 | 第28页 |
3.1.2 rPLO D4蛋白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 抗PLOD4的mAbs的制备及鉴定 | 第29-32页 |
3.2.1 抗PLOD4的mAbs的制备 | 第29页 |
3.2.2 抗PLOD4的mAbs的鉴定 | 第29-32页 |
3.3 rPLO溶血活性及mAbs抗溶血活性测定 | 第32-34页 |
3.3.1 rPLO及wtPLO溶血活性的测定 | 第32-33页 |
3.3.2 mAbs抗溶血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3.4 mAbs所针对表位区的鉴定 | 第34-36页 |
3.5 mAbs的初步应用 | 第36-42页 |
3.5.1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 第36-37页 |
3.5.2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条件优化 | 第37-41页 |
3.5.3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T.pyogenes培养物中wtPLO的含量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4.1 抗PLOD4mAbs的制备 | 第42页 |
4.2 mAbs针对PLOD4表位区的筛选 | 第42-43页 |
4.3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