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植物再生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1 植物体细胞胚再生的由来 | 第11-12页 |
1.1.2 植物离体组织培养过程 | 第12页 |
1.1.3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 | 第12页 |
1.1.4 植物胚胎(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重要基因 | 第12-13页 |
1.2 植物再生相关基因LEC1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LEC1的发现 | 第13-14页 |
1.2.2 LEC1基因的结构 | 第14页 |
1.2.3 LEC1基因的分类 | 第14页 |
1.2.4 LEC1基因的生物功能 | 第14-15页 |
1.2.5 LEC1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 | 第15页 |
1.3 ABA对植物的重要作用 | 第15-17页 |
1.3.1 ABA能促进植物种子萌发 | 第16页 |
1.3.2 ABA与幼苗生长的关系 | 第16页 |
1.3.3 ABA与再生率的关系 | 第16-17页 |
1.3.4 ABA响应基因 | 第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菌种及载体 | 第1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1.4 抗生素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34页 |
2.2.1 GmLEC1-A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第20页 |
2.2.2 IPTG对GmLEC1-A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0-24页 |
2.2.3 转GmLEC1-A基因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分析 | 第24-27页 |
2.2.4 过表达GmLEC1-A基因大豆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分析 | 第27-31页 |
2.2.5 GmLEC1-A与GmMAPK3酵母互作验证 | 第31-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3页 |
3.1 GmLEC1-A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34-35页 |
3.1.1 pEarleyGate101-GmLEC1-A重组质粒 | 第34页 |
3.1.2 亚细胞定位研究 | 第34-35页 |
3.2 GmLEC1-A基因的蛋白表达 | 第35-36页 |
3.3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分析 | 第36-39页 |
3.3.1 pGWB5-GmLEC1-A重组质粒 | 第36页 |
3.3.2 拟南芥遗传转化及检测 | 第36-38页 |
3.3.3 转基因拟南芥生物学分析 | 第38-39页 |
3.4 过表达GmLEC1-A基因大豆的遗传转化及生物学分析 | 第39-47页 |
3.4.1 大豆遗传转化及检测 | 第39-42页 |
3.4.2 过表达GmLEC1-A基因大豆生物学分析 | 第42-47页 |
3.5 大豆GmLEC1-A和GMMAPK3的蛋白互作研究 | 第47-53页 |
3.5.1 GmMAPK3基因的克隆与AD载体的构建 | 第47-49页 |
3.5.2 GmLEC1-A和BD载体的构建 | 第49-50页 |
3.5.3 GmLEC1-A的转录自激活活性的鉴定 | 第50-51页 |
3.5.4 GmLEC1-A和GmMAPK3的蛋白互作研究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4.1 GmLEC1-A基因补充的分析 | 第53页 |
4.2 过表达大豆植株迟缓发育原因的分析 | 第53页 |
4.3 转基因植株对ABA与再生关系的分析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