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建设工程论文--生产技术安全与卫生论文

油气田高风险作业控制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风险评价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现有作业管理研究的不足第14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2章 油气田高风险作业概论第17-32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高风险作业简介第17-20页
        2.2.1 起重作业第17页
        2.2.2 动火作业第17-18页
        2.2.3 高处作业第18页
        2.2.4 管线设备打开作业第18页
        2.2.5 脚手架作业第18-19页
        2.2.6 受限空间作业第19页
        2.2.7 临时用电第19页
        2.2.8 挖掘作业第19-20页
    2.3 我国目前油气田作业安全管理的不足第20页
    2.4 油气田主要事故类型统计分析第20-28页
        2.4.1 事故统计第21-24页
        2.4.2 事故原因分析第24-27页
        2.4.3 安全管理建议第27-28页
    2.5 油气田作业主要伤害防治措施第28-31页
        2.5.1 机械伤害致因分析及防护措施第28-29页
        2.5.2 物体打击伤害致因及防护措施第29-30页
        2.5.3 高处坠落伤害致因分析及防护措施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高风险作业控制管理理论基础第32-47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事故致因理论第32-35页
        3.2.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第32-33页
        3.2.2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第33-34页
        3.2.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第34页
        3.2.4 系统安全理论第34-35页
    3.3 安全评价方法第35-38页
        3.3.1 安全评价方法介绍第35-36页
        3.3.2 安全评价过程第36-38页
    3.4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38-39页
        3.4.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8-39页
        3.4.2 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第39页
    3.5 海因里希法则第39-41页
        3.5.1 海因里希法则简介第39-40页
        3.5.2 海因里希法则的不足以及拓展第40-41页
    3.6 生物节律理论第41-46页
        3.6.1 人体三节律参数变化第41-42页
        3.6.2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第42-44页
        3.6.3 生物节律理论的计算方法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基于事故案例的高风险作业控制研究第47-66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作业安全水平分析第47-58页
        4.2.1 油气田作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47-50页
        4.2.2 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第50-52页
        4.2.3 单作业区安全评价第52-56页
        4.2.4 多作业区安全评价第56-58页
    4.3 基于海因里希法则的作业事故研究第58-62页
        4.3.1 研究的难点第58页
        4.3.2 某气矿的整体作业事故统计分析第58-60页
        4.3.3 下属作业区事故拓展规律分析第60-62页
    4.4 生物节律与油气田作业事故的关系研究第62-65页
        4.4.1 油气田高风险作业活动中影响生物节律的因素第62-63页
        4.4.2 基于生物节律理论的亡人事故分析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高风险作业管理系统设计第66-81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第66-68页
    5.3 系统实现第68-80页
        5.3.1 系统登录第68页
        5.3.2 作业信息管理第68-71页
        5.3.3 作业事故信息管理第71-78页
        5.3.4 用户管理第78-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Ⅰ)炔簇和多酸模板诱导银硫簇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GmLEC1-A的功能分析及互作基因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