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中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斜拉桥概述第8-9页
    1.2 混合梁斜拉桥概述第9-13页
        1.2.1 混合梁斜拉桥的提出第9-10页
        1.2.2 混合梁斜拉桥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第10-11页
        1.2.3 混合梁斜拉桥的特点第11-12页
        1.2.4 混合梁斜拉桥的适用范围第12页
        1.2.5 混合梁斜拉桥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塔梁同步施工方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钢箱梁悬臂拼装施工研究现状第14-15页
    1.5 本文工程背景和现实意义第15-16页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的建立第18-34页
    2.1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概述第18-19页
    2.2 施工控制的目的和内容第19-20页
    2.3 影响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因素第20-23页
        2.3.1 Midas模型与实际的贴合度第20页
        2.3.2 结构参数第20-22页
        2.3.3 温度第22页
        2.3.4 风荷载第22页
        2.3.5 施工监测第22-23页
    2.4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分析方法介绍第23-25页
        2.4.1 正装法第23页
        2.4.2 倒退分析法第23-24页
        2.4.3 无应力状态分析法第24-25页
    2.5 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思路第25-26页
        2.5.1 开环控制第25页
        2.5.2 反馈控制第25-26页
        2.5.3 自适应控制第26页
    2.6 岳口汉江特大桥施工控制的内容第26-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主塔偏位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第34-54页
    3.1 塔梁同步施工方案概述第34-37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0页
        3.2.1 建模要点第37-39页
        3.2.2 建立模型第39-40页
    3.3 塔梁同步施工可行性分析第40-42页
    3.4 施工过程中主塔偏位影响因素分析第42-53页
        3.4.1 斜拉索张拉对主塔偏位的影响第43-49页
        3.4.2 温度变化对于主塔偏位的影响第49-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钢箱梁悬臂拼装过程分析第54-67页
    4.1 岳口汉江特大桥钢箱梁段概述第54页
    4.2 钢箱梁悬臂拼装施工控制分析第54-56页
        4.2.1 钢箱梁悬臂拼装过程第54-55页
        4.2.2 钢箱梁悬臂拼装的问题和难点第55-56页
    4.3 悬臂拼装安装线形确定方法第56-61页
        4.3.1 零初始位移法第57-59页
        4.3.2 切线初始位移法第59-60页
        4.3.3 两种方法的区别第60-61页
    4.4 岳口汉江特大桥悬臂安装线形的确定第61-64页
        4.4.1 零初始位移法计算结果分析第61-62页
        4.4.2 切线初始位移法计算结果分析第62-64页
    4.5 岳口汉江特大桥钢箱梁悬臂施工控制第64-66页
        4.5.1 钢箱梁的起吊定位焊接第64-65页
        4.5.2 斜拉索的挂设和初张拉第65页
        4.5.3 桥面吊机向前走行与定位第65页
        4.5.4 合龙段施工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钢箱梁悬臂拼装施工影响因素分析第67-78页
    5.1 斜拉索索力的影响第67-69页
        5.1.1 索力误差的来源第67页
        5.1.2 索力偏差影响分析第67-69页
    5.2 温度变化的影响第69-74页
        5.2.1 钢箱梁温度场分析第69-71页
        5.2.2 日照温差的影响分析第71-74页
    5.3 风荷载第74-76页
        5.3.1 风荷载强度的确定第74-75页
        5.3.2 风荷载影响分析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结论第78-79页
展望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炭对黑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活性有机碳影响
下一篇:两株盐碱地土壤链霉菌的鉴定及防病促生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