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2.1 “互联网+”涵义及其背景下企业的特征 | 第14-15页 |
2.1.1 “互联网+”的涵义 | 第14页 |
2.1.2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 | 第15-16页 |
2.3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规则 | 第16-19页 |
2.3.1 相关市场的界定 | 第16-17页 |
2.3.2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第17页 |
2.3.3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认定 | 第17-19页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现状及问题 | 第19-25页 |
3.1 “腾讯与奇虎360”案例分析 | 第19-21页 |
3.1.1 简述基本案情 | 第19页 |
3.1.2 案件核心争议焦点与评析 | 第19-21页 |
3.2 “互联网+”背景下反垄断法中市场支配地位存在的问题 | 第21-25页 |
3.2.1 谈判结果和立法价值目标之间的倾向是相配的 | 第21-23页 |
3.2.2 立法价值目标的倾向与社会效果影响的背驰 | 第23-25页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反垄断法的变革 | 第25-32页 |
4.1 反垄断法多重价值目标间的冲突 | 第25-30页 |
4.1.1 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 | 第25-27页 |
4.1.2 不同价值目标的利益考量 | 第27-28页 |
4.1.3 反垄断法价值目标冲突的现实表现 | 第28-30页 |
4.2 “互联网+”背景下反垄断法价值目标倾向的重新定位 | 第30-32页 |
4.2.1 竞争自由是实现万众创新的制度前提 | 第30页 |
4.2.2 公平是确保自由竞争得以实现的价值目标 | 第30-32页 |
第5章 完善“互联网+”背景下我国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对策 | 第32-37页 |
5.1 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原则的确立 | 第32-33页 |
5.1.1 执法原则:审慎原则 | 第32页 |
5.1.2 违法认定原则:合理原则 | 第32-33页 |
5.2 “互联网+”背景下规制基础设施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 | 第33-35页 |
5.2.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分析 | 第33-34页 |
5.2.2 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 第34-35页 |
5.3 转型升级后的传统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 第35-37页 |
5.3.1 “生态”建立对相关市场认定的影响 | 第35页 |
5.3.2 相对优势制度的运用 | 第35-36页 |
5.3.3 滥用市场支配行为的认定原则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简历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