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少数民族聚居村落贫困的代际传递及阻断研究--以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H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导言第9-20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研究的背景第9页
        2.研究目的意义第9-10页
    (二)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文献第10-14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3.研究综述第14页
    (三)相关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持第14-17页
        1.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2.理论支持第15-17页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18页
        1.研究思路第17页
        2.研究方法第17-18页
        3.研究的框架第18页
    (五)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18-20页
        1.论文的创新第18-19页
        2.研究不足第19-20页
二.H村的概况及其贫困的因素分析第20-23页
    (一)村庄的概况第20页
    (二)H村贫困的各因素分析第20-23页
        1.基础设施薄弱第20-21页
        2.人口素质相对落后第21页
        3.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商品化程度低第21页
        4.政府和社会关注较少第21-23页
三.贫困的生成和传递:代际分析第23-35页
    (一)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第23-28页
        1.人力资本低下第23页
        2.金融资本缺失第23-24页
        3.物质资本匮乏第24-25页
        4.子女众多导致贫困第25-26页
        5.民族地区落后的思想第26-27页
        6.身体疾病因素第27-28页
    (二)贫困代际传递的动力与路径:家庭内部的贫困代际传递第28-32页
        1.低收入水平传递第28页
        2.贫困文化的传递第28-30页
        3.低端职业的传递第30页
        4.低教育程度传递第30-31页
        5.不良健康状况传递第31-32页
    (三)贫困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第32-35页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2-33页
        2.对社会阶层的影响第33页
        3.对个人的影响第33-35页
四.关于H村的扶贫措施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第35-39页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脱贫第35-36页
    (二)教育政策与脱贫第36页
    (三)医疗保障与脱贫第36-37页
    (四)最低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障与脱贫第37-38页
    (五)外出务工与脱贫第38-39页
五.阻断民族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建议第39-43页
    (一)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第39-40页
    (二)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第40页
    (三)重视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40-41页
    (四)培养贫困群众自主脱贫能力,加强技能培训第41页
    (五)加快覆盖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建设第41-42页
    (六)大力弘扬“精神文明文明建设”打破贫困亚文化第42-43页
六.结论与反思第43-46页
    (一)结论第43-44页
        1.贫困传递的成因:从生命周期到恶性循环第43页
        2.父代的致贫因素容易传递给子代使其贫困第43-44页
        3.改革开放后新生代贫困人群脱贫的权利和机会增多第44页
    (二)反思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A 河北省青龙县H村受访者基本情况第48-49页
附录B 贫困户访问提纲第49-50页
附录C 访谈者父亲的基本情况(由父亲本人回答)第50页
附录D 村干部的访问提纲第50页
附录E 县政府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安全生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TF公司事业部间协同机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