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金融空间异质性、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1.2.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2.3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1.3 创新点与不足第18-20页
        1.3.1 创新点第18页
        1.3.2 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0-30页
    2.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研究第20-24页
        2.1.1 核心投入指标资本存量K的估算第20-22页
        2.1.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第22-24页
    2.2 金融空间异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4-26页
        2.2.1 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4-25页
        2.2.2 金融信息异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5-26页
    2.3 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6-29页
        2.3.1 地方政府干预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6-28页
        2.3.2 中央转移支付与全要素生产率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金融空间异质性、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逻辑分析与假设第30-36页
    3.1 金融空间异质性的界定第30页
    3.2 金融空间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0-32页
    3.3 政府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2-34页
        3.3.1 地方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2-33页
        3.3.2 中央转移支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分析第33-34页
    3.4 金融空间异质性、政府行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金融空间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第36-50页
    4.1 金融空间异质性的测度第36-40页
        4.1.1 因子分析法测算金融信息扩散强度第36-38页
        4.1.2 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第38页
        4.1.3 我国区域金融空间异质性的分布特征第38-40页
    4.2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第40-48页
        4.2.1 SFA方法下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设定第40-42页
        4.2.2 相关投入、产出指标说明第42-45页
        4.2.3 随机前沿函数实证分析结果第45-46页
        4.2.4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及其构成分布特征第46-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金融空间异质性、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第50-60页
    5.1 模型设定第50-51页
    5.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说明第51-52页
    5.3 统计分析第52-54页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5.4.1 金融空间异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第54-56页
        5.4.2 金融空间异质性、政府行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结果第56-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2页
    6.1 研究主要结论第60-61页
    6.2 政策建议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优势视角下房地产业金融资源配置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下一篇:农业银行兖州支行网点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