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5-22页
        1.2.1 制度及制度变迁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15-16页
        1.2.2 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第16-17页
        1.2.3 产权制度变迁之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第17-18页
        1.2.4 经济自由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8-19页
        1.2.5 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19-21页
        1.2.6 文献评析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24-26页
        1.4.1 创新之处第24页
        1.4.2 不足之处第24-26页
第2章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第26-36页
    2.1 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定义第26-29页
        2.1.1 制度的定义与功能第26-27页
        2.1.2 制度变迁的定义与原因第27-29页
    2.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回顾第29-32页
        2.2.1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第29-30页
        2.2.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30-31页
        2.2.3 新增长理论第31-32页
        2.2.4 新兴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32页
    2.3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32-35页
        2.3.1 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第33页
        2.3.2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决定论第33-34页
        2.3.3 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第36-46页
    3.1 制度外生的经济增长模型第36-40页
        3.1.1 模型基本框架第36-37页
        3.1.2 模型的动态过程第37-39页
        3.1.3 平衡增长路径第39-40页
    3.2 制度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第40-45页
        3.2.1 模型构建第40-42页
        3.2.2 模型的动态分析第42-43页
        3.2.3 模型结论第43-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史实分析第46-61页
    4.1 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态势第46-50页
        4.1.1 建国初中国的基本经济状况第46-47页
        4.1.2 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的基本经济情况第47-49页
        4.1.3 当前中国的经济态势第49-50页
    4.2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制度变迁历程第50-55页
        4.2.1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1949年-1978年)第51-52页
        4.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1979年-2015年)第52-55页
    4.3 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55-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61-76页
    5.1 模型构建与实证思路第61-62页
        5.1.1 计量模型第61页
        5.1.2 实证检验逻辑与步骤第61-62页
    5.2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第62-66页
        5.2.1 制度变迁指标设定与数据说明第62-65页
        5.2.2 其它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第65-66页
    5.3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66-74页
        5.3.1 单位根检验第66页
        5.3.2 协整关系检验第66-68页
        5.3.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第68-71页
        5.3.4 因果关系检验第71-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76-81页
    6.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76-79页
        6.1.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6.1.2 政策建议第77-79页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第79-81页
        6.2.1 不足之处第79-80页
        6.2.2 研究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8页
附录第8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产业集聚与创新惰性--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