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描述算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5-22页
    1.3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描述算法理论基础第22-27页
        1.3.1 卷积神经网络第22-23页
        1.3.2 递归神经网络第23-25页
        1.3.3 强化学习第25-27页
    1.4 本文的工作与创新第27-29页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9-30页
    1.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基于多注意力机制和并行堆叠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图像描述模型第31-57页
    2.1 引言第31-36页
    2.2 算法描述第36-44页
        2.2.1 模型的总体结构第36-39页
        2.2.2 输入阶段注意力机制第39页
        2.2.3 LSTM和注意力模型的结合机制第39-40页
        2.2.4 图像-文本注意力机制第40-41页
        2.2.5 输出阶段注意力机制第41-42页
        2.2.6 并行堆叠LSTM第42-44页
        2.2.7 损失函数第44页
    2.3 实验第44-56页
        2.3.1 实现细节第44-45页
        2.3.2 数据集第45-46页
        2.3.3 数据预处理第46-47页
        2.3.4 评价标准第47-48页
        2.3.5 训练细节第48-49页
        2.3.6 实验结果第49-55页
        2.3.7 质量分析第55-56页
    2.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基于字典控制门和自适应自监督增强学习的图像描述模型第57-78页
    3.1 引言第57-61页
    3.2 算法描述第61-70页
        3.2.1 模型总体框架第61-62页
        3.2.2 字典门控制模型Word-Gate第62-66页
        3.2.3 自适应自监督增强学习Adaptive-SCST模型第66-70页
    3.3 实验第70-77页
        3.3.1 数据集第70-71页
        3.3.2 实现细节第71页
        3.3.3 实验结果第71-76页
        3.3.4 可视化分析第76-77页
    3.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基于堆叠注意力机制和多层级监督的图像描述模型第78-98页
    4.1 引言第78-81页
    4.2 算法描述第81-91页
        4.2.1 编码器与编码器第83-84页
        4.2.2 嵌入模块第84-86页
        4.2.3 图像组合第86页
        4.2.4 注意力机制第86-88页
        4.2.5 多层级监督训练第88-89页
        4.2.6 模型训练第89-90页
        4.2.7 模型推理第90-91页
    4.3 实验第91-97页
        4.3.1 数据集第91页
        4.3.2 评估指标第91-92页
        4.3.3 训练细节第92页
        4.3.4 实验结果第92-95页
        4.3.5 质量分析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98-102页
    5.1 工作总结第98-100页
    5.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成果第112-11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数据产业发展研究--基于SCP范式分析
下一篇:面向电力大数据的用户用电行为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