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几种常用的分子电离解离实验技术 | 第11-15页 |
1.2 分子电离解离实验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 态选择的光电离解离实验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4 态选择的电子碰撞分子电离解离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 本论文研究目标和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2章 (e,e+ ion)符合谱仪的研制 | 第29-51页 |
2.1 (e,e+ion)符合谱仪的构成 | 第29-36页 |
2.1.1 脉冲电子枪和扩散分子束 | 第29-31页 |
2.1.2 离子动量成像系统 | 第31-33页 |
2.1.3 半球能量分析器 | 第33-35页 |
2.1.4 信号采集系统 | 第35-36页 |
2.2 提高信噪比的措施 | 第36-38页 |
2.2.1 改进喷嘴 | 第36-37页 |
2.2.2 散射电子判定 | 第37页 |
2.2.3 双拉出场设计 | 第37-38页 |
2.3 (e,e+ion)符合测量时序 | 第38-40页 |
2.4 谱仪调试 | 第40-47页 |
2.4.1 优化入射电子 | 第40页 |
2.4.2 优化分析器减速透镜和刻度电子探测器 | 第40-42页 |
2.4.3 离子动量成像系统性能测试 | 第42-44页 |
2.4.4 e+ion符合测量调试 | 第44-45页 |
2.4.5 关于双拉出场减偶然符合的讨论 | 第45-47页 |
2.5 谱仪性能测试:电子碰撞_N2分子单电离解离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2.5.1 N_2电子能损谱结果 | 第47-48页 |
2.5.2 符合散射电子后的离子动能分布 | 第48页 |
2.5.3 N~+相对于动量转移方向的空间分布 | 第48-49页 |
2.6 本章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3章 电子碰撞CO分子的(e,e+ion)实验研究 | 第51-77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51-61页 |
3.1.1 概述 | 第51-52页 |
3.1.2 CO在双电离阈附近的离子态结构 | 第52-54页 |
3.1.3 C~++O~+的产生机制与KER分析 | 第54-61页 |
3.2 CO分子的(e,e+ion)实验研究 | 第61-70页 |
3.2.1 实验安排 | 第61-62页 |
3.2.2 CO的电子能损谱 | 第62-65页 |
3.2.3 C~++O~+的KER随EEL的变化 | 第65-66页 |
3.2.4 态选择的C~++O~+产额随EEL的变化 | 第66-68页 |
3.2.5 态选择C+的空间角分布 | 第68-70页 |
3.2.6 结果讨论和后续计划 | 第70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第4章 电子碰撞OCS分子的解离动力学研究 | 第77-97页 |
4.1 OCS分子的电离解离实验研究现状 | 第7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7-7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9-93页 |
4.3.1 解离通道与分支比 | 第79-82页 |
4.3.2 两体解离 | 第82-85页 |
4.3.3 不完全库仑三体解离 | 第85-89页 |
4.3.4 完全库仑三体解离 | 第89-93页 |
4.4 电子碰撞下OCS、CO_2、CS_2分子离子解离行为的比较 | 第93-94页 |
4.5 本章总结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第5章 电子碰撞N_2分子的绝对电离截面测量 | 第97-115页 |
5.1 电子碰撞原子分子绝对电离截面概述 | 第97-99页 |
5.2 电子碰撞N_2分子的绝对电离截面研究现状 | 第99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99-103页 |
5.3.1 实验测量和效率分析 | 第99-101页 |
5.3.2 混合气体绝对定标 | 第101-102页 |
5.3.3 误差分析 | 第102-103页 |
5.4 N_2分子的绝对电离截面数据 | 第103-111页 |
5.4.1 离子产物的部分电离截面数据 | 第103-107页 |
5.4.2 解离通道的部分电离截面数据 | 第107-109页 |
5.4.3 总电离截面数据 | 第109-111页 |
5.5 本章总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