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阴药物论文

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酶基因及miR828调控作用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53页
    1.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现状第14-25页
        1.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第14-17页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7-24页
            1.2.1 总的苯丙烷代谢途径(GPP)第18-19页
            1.2.2 黄酮特异分支途径第19-22页
            1.2.3 黄酮的糖苷化修饰以及UGT第22-24页
        1.3 MYB转录因子对黄酮类生物合成的调控第24-25页
    2 植物miRNA的研究现状第25-31页
        2.1 植物miRNA的产生机制和作用方式第25-26页
        2.2 植物miRNA对MYB转录因子的调控第26-31页
            2.2.1 多种miRNA靶向调控MYB第26-27页
            2.2.2 miR828对MYB的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第27-31页
                2.2.2.1 miR828-MYB cascade调控方式第29页
                2.2.2.2 miR828-ta-siRNA-MYB cascade的调控功能第29-31页
    3 植物中的ta-siRNA第31-33页
    4 丹参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现状第33-38页
        4.1 丹参研究概述第33-34页
        4.2 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第34-35页
        4.3 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第35-37页
        4.4 MYB转录因子对丹参次生代谢物合成的调控第37-38页
    5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53页
第二章 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酶基因的鉴定和分析第53-101页
    1 所用试剂与仪器第53-54页
        1.1 主要试剂第53-54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54页
    2 实验方法第54-64页
        2.1 基于丹参全基因组鉴定黄酮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第54-55页
        2.2 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55-57页
        2.3 植物RNA的提取与检测第57-58页
            2.3.1 植物材料第57页
            2.3.2 植物总RNA提取第57页
            2.3.3 植物总RNA中植物基因组DNA的去除、纯化第57-58页
            2.3.4 RNA的检测第58页
        2.4 cDNA的合成第58-59页
        2.5 丹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克隆第59-61页
            2.5.1 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全长CDS的克隆第59页
            2.5.2 DNA条带琼脂糖凝胶回收第59-60页
            2.5.3 目的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第60页
            2.5.4 转化大肠杆菌第60页
            2.5.5 PCR鉴定阳性克隆和测序第60-61页
        2.6 实时定量PCR第61-64页
            2.6.1 实时定量PCR用cDNA模板的合成第61页
            2.6.2 实时定量PCR用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第61-64页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4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93页
        3.1 丹参中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预测和分子克隆第64-66页
        3.2 丹参SmCHS基因的鉴定和分析第66-71页
        3.3 丹参SmCHI基因的鉴定和分析第71-74页
        3.4 丹参SmFNSII SmF3'5'H和SmF3'H的鉴定和分析第74-82页
        3.5 丹参SmF3H、SmFLS和SmANS的鉴定和分析第82-87页
        3.6 丹参SmDFR的鉴定和分析第87-90页
        3.7 黄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对外源MeJA处理的响应第90-93页
    4 讨论和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1页
第三章 丹参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分析UGT第101-12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1-103页
        1.1 丹参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SmUGT第101页
        1.2 SmUGT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01-103页
        1.3 应用转录组数据分析SmUGT的表达第103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3-120页
        2.1 丹参中SmUGT基因的鉴定第103-108页
        2.2 进化分析与比较第108-113页
        2.3 GO功能注释第113-115页
        2.4 丹参转录组数据分析第115-120页
            2.4.1 SmUGT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115-118页
            2.4.2 SmUGT与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结构酶基因的共表达第118-120页
    3 讨论和小结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第四章 丹参miR828靶基因的系统分析第124-147页
    1 所用试剂与仪器第124-125页
        1.1 主要试剂与酶第124页
        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24-125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25-129页
        2.1 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第125-126页
        2.2 MYB类靶基因的克隆第126-127页
            2.2.1 植物RNA的提取与检测第126页
                2.2.1.1 植物材料第126页
                2.2.1.2 植物总RNA提取第126页
                2.2.1.3 植物总RNA中植物基因组DNA的去除以及纯化第126页
                2.2.1.4 RNA的定量与完整性检测第126页
            2.2.2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126页
            2.2.3 PCR克隆MYB类靶基因第126-127页
        2.3 克隆得到MYB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27页
        2.4 靶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第127-128页
        2.5 候选靶基因的RLM-5'RACE实验验证第128-129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29-141页
        3.1 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miR828和TAS4-siR81(-)的靶基因第129-139页
            3.1.1 miR828靶基因的鉴定第130页
            3.1.2 miR828切割SmTAS4与SmMYB111介导产生phased-siRNA第130-133页
            3.1.3 MYB类靶基因的序列特征第133页
            3.1.4 MYB进化关系分析第133-135页
            3.1.5 MYB序列比对分析第135-138页
            3.1.6 MYB类靶基因与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基因的共表达分析第138-139页
        3.2 miR828和Sm-TAS4-siR81(-)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第139-140页
        3.3 靶基因的RLM-5'RACE验证第140-141页
    4. 讨论和小结第141-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第五章 丹参miR828的转基因植株分析第147-195页
    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47-149页
        1.1 实验试剂及药品第147-148页
        1.2 实验仪器第148-149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49-161页
        2.1 丹参miR828过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49-151页
            2.1.1 目的基因质粒和载体质粒双酶切第149页
            2.1.2 酶切产物跑电泳、切胶回收第149页
            2.1.3 连接反应第149页
            2.1.4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第149-150页
            2.1.5 连接产物的验证第150-151页
        2.2 丹参miR828过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第151页
        2.3 MIR828对丹参的遗传转化第151-152页
        2.4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鉴定第152-155页
            2.4.1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PCR鉴定第152-153页
                2.4.1.1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DNA提取第152-153页
                2.4.1.2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PCR鉴定第153页
            2.4.2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表达鉴定第153-155页
                2.4.2.1 提取转基因丹参含有miRNA的total RNA第153-154页
                2.4.2.2 转基因丹参植株miR828成熟体的表达分析第154-155页
        2.5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化学分析第155-158页
            2.5.1 植物材料第155页
            2.5.2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第155页
            2.5.3 总酚含量的测定第155-156页
                2.5.3.1 制作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第155-156页
                2.5.3.2 丹参总酚含量的测定第156页
            2.5.4 丹参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156-157页
                2.5.4.1 制作表儿茶素标准曲线第156-157页
                2.5.4.2 丹参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157页
            2.5.5 丹参代谢组的检测和分析第157-158页
                2.5.5.1 样品提取流程第157页
                2.5.5.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第157-158页
                2.5.5.3 代谢物的定性与定量第158页
        2.6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RNA-seq测序和分析第158-160页
            2.6.1 植物材料的准备第158页
            2.6.2 RNA-seq测序第158-159页
            2.6.3 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59-160页
        2.7 转基因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60-161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61-188页
        3.1 丹参pGPTV-hpt-MIR828载体的获得第161-163页
        3.2 pGPTV-hpt-MIR828转化农杆菌第163页
        3.3 丹参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第163-166页
        3.4 转基因丹参植株的化学分析第166-180页
            3.4.1 转基因丹参中花青素含量第166页
            3.4.2 转基因丹参中总酚含量第166-167页
            3.4.3 丹参中总黄酮含量第167-168页
            3.4.4 丹参代谢组分析第168-180页
        3.5 转基因与野生型丹参根和叶片的转录组分析第180-187页
            3.5.1 mRNA差异表达分析第180-181页
            3.5.2 丹参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第181-186页
            3.5.3 丹参miR828前体以及其靶基因在转录组中的分析第186-187页
        3.6 转基因与野生型丹参根和叶片的RT-PCR分析第187-188页
    4 讨论和小结第188-192页
        4.1 miR828在丹参根次生代谢物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第188-190页
        4.2 miR828在丹参叶次生代谢物合成中的生物学功能第190-192页
    参考文献第192-1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95-198页
    1. 结论第195-196页
    2. 展望第196-198页
致谢第198-199页
作者简介第199-200页
附录第200-222页

论文共2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谱关系解析一个马铃薯骨干亲本—米拉的全基因组遗传基础
下一篇:丹参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谱及DNA甲基转移酶与去甲基化酶基因的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