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调研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扶贫小额信贷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顺平县金融扶贫调研的主要内容 | 第17-26页 |
2.1 调研方案 | 第17页 |
2.1.1 调研方法和对象 | 第17页 |
2.1.2 调研内容 | 第17页 |
2.2 受访者基本情况 | 第17-20页 |
2.2.1 人口结构老龄化,受教育水平偏低 | 第17-18页 |
2.2.2 种养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 第18-19页 |
2.2.3 支出向生产方向倾斜 | 第19-20页 |
2.3 受访者借贷情况 | 第20-23页 |
2.3.1 农户信用采集处于起步阶段 | 第20页 |
2.3.2 有一定的借贷需求且额度较小 | 第20-21页 |
2.3.3 民间借贷为主 | 第21页 |
2.3.4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知晓率低 | 第21-22页 |
2.3.5 借贷资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 | 第22-23页 |
2.4 受访者参与保险和扶贫产业情况 | 第23-25页 |
2.4.1 保险产品多样 | 第23页 |
2.4.2 贫困户扶贫产业参与率高,学习脱贫本领 | 第23-24页 |
2.4.3 扶贫产业集中于种养业 | 第24-25页 |
2.5 受访者对金融服务满意度情况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顺平县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 | 第26-32页 |
3.1 政府注资,撬动金融资本 | 第26页 |
3.2 金融助力产业扶贫 | 第26页 |
3.3 政府运用贫困县IPO绿色通道机制带动本地经济 | 第26-27页 |
3.4 采用“一自三合”模式,推动扶贫贷款发放 | 第27-29页 |
3.4.1 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4.2 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4.3 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4.4 户贷社管合营发展模式 | 第28-29页 |
3.5 建立三级金融服务网络,提供便民金融服务 | 第29-30页 |
3.5.1 县金融服务中心 | 第29-30页 |
3.5.2 乡(镇)金融服务部 | 第30页 |
3.5.3 村金融服务站 | 第30页 |
3.6 提供双重保险保障 | 第30-32页 |
3.6.1 农业保险保障农业收入稳定 | 第30页 |
3.6.2 防贫保险构建防贫闸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顺平县金融扶贫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 第32-37页 |
4.1 顺平县金融扶贫取得的成绩 | 第32-35页 |
4.1.1 贫困人口逐步减少 | 第32-33页 |
4.1.2 经济稳定增长 | 第33页 |
4.1.3 产融结合,助农增收 | 第33-34页 |
4.1.4 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 | 第34-35页 |
4.2 顺平县金融扶贫的不足之处 | 第35-37页 |
4.2.1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不到位 | 第35页 |
4.2.2 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度较低 | 第35-36页 |
4.2.3 金融服务网络建设有待完善 | 第36页 |
4.2.4 农户缺乏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贷的主动性 | 第36-37页 |
第五章 顺平县金融扶贫得到的启示 | 第37-41页 |
5.1 金融支持优势产业 | 第37页 |
5.2 充分利用IPO绿色通道机制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 第37-38页 |
5.3 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落实 | 第38-39页 |
5.3.1 创新政策的宣传方式,普及金融知识 | 第38页 |
5.3.2 深化贫困县农村教育帮扶 | 第38页 |
5.3.3 加强贷后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 第38-39页 |
5.4 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 | 第39页 |
5.5 推行防贫保险,降低返贫几率 | 第39页 |
5.6 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建设 | 第39-41页 |
5.6.1 提高基层金融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 第39-40页 |
5.6.2 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 | 第40页 |
5.6.3 加强金融服务创新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