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胚胎干细胞与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 第11-17页 |
1.2.1 胚胎干细胞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体细胞重编程 | 第13-14页 |
1.2.3 体细胞重编程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4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调控研究 | 第16-17页 |
1.3 多能性干细胞与代谢 | 第17-22页 |
1.3.1 胚胎干细胞的代谢系统及调控 | 第17-19页 |
1.3.2 体细胞重编程与代谢 | 第19-20页 |
1.3.3 体细胞重编程的代谢调控 | 第20-22页 |
1.4 甘氨酸剪切系统的功能及研究 | 第22-25页 |
1.4.1 甘氨酸剪切系统 | 第22-23页 |
1.4.2 甘氨酸剪切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3 甘氨酸剪切系统的研究展望 | 第25页 |
1.5 肿瘤细胞与代谢异常 | 第25-30页 |
1.5.1 脂代谢与肿瘤 | 第25-27页 |
1.5.2 氨基酸代谢与肿瘤 | 第27-28页 |
1.5.3 糖代谢与肿瘤 | 第28-30页 |
1.6 CUEDC2与肿瘤 | 第30-34页 |
1.6.1 CUEDC2 | 第30-31页 |
1.6.2 CUEDC2与肿瘤 | 第31-33页 |
1.6.3 CUEDC2与肿瘤代谢的研究展望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6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41页 |
2.1.1 所用细胞,动物及来源 | 第34页 |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4-36页 |
2.1.3 实验所用引物 | 第36-37页 |
2.1.4 实验所用抗体 | 第37-38页 |
2.1.5 实验所用仪器 | 第38-39页 |
2.1.6 实验所用培养基及缓冲液 | 第39-4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1-60页 |
2.2.1 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MEF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2 滋养层细胞(feeder)制作 | 第42-43页 |
2.2.3 小鼠胚胎干细胞/iPS细胞培养 | 第43-44页 |
2.2.4 人胚胎干细胞/iPS细胞培养 | 第44-45页 |
2.2.5 小鼠体细胞重编程 | 第45-46页 |
2.2.6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鉴定 | 第46-47页 |
2.2.7 Western blot | 第47-49页 |
2.2.8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 第49-51页 |
2.2.9 分子克隆 | 第51页 |
2.2.10 细胞系的转染以及建立稳转细胞系 | 第51-52页 |
2.2.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 | 第52-53页 |
2.2.12 荧光素酶双报告基因实验 | 第53-54页 |
2.2.13 GC-MS检测相关代谢产物 | 第54页 |
2.2.14 LC-MS检测相关代谢产物 | 第54-55页 |
2.2.15 C14闪烁计数检测甘氨酸剪切系统的活性 | 第55-56页 |
2.2.16 RNA免疫沉淀实验 | 第56-57页 |
2.2.17 衰老相β-半乳糖苷酶染色 | 第57页 |
2.2.18 丙酮醛含量检测 | 第57-60页 |
第三章 GLDC激活甘氨酸剪切系统促进干细胞生存 | 第60-74页 |
3.1 多能性干细胞与体细胞存在着巨大的代谢差异 | 第60-64页 |
3.2 Sox2和Lin28A协作促进GLDC表达的激活 | 第64-68页 |
3.3 甘氨酸剪切系统促进—碳单位的生成同时防止丙酮醛的积累 | 第68-71页 |
3.4 总结与讨论 | 第71-74页 |
第四章 CUEDC2促进肿瘤的Warburg效应 | 第74-88页 |
4.1 CUEDC2在肝癌细胞中促进肿瘤的Warburg效应 | 第74-75页 |
4.2 CUEDC2通过GLUT3以及LDHA促进肝癌的Warburg效应 | 第75-77页 |
4.3 CUEDC2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调控GLUT3的表达 | 第77-80页 |
4.4 CUEDC2通过14-3-3ζ调控LDHA的泛素化降解 | 第80-84页 |
4.5 CUEDC2通过GLUT3和LDHA调控肝癌的进程 | 第84-85页 |
4.6 GLUT3和LDHA在肝癌临床样本中与CUEDC2存在着共表达 | 第85-86页 |
4.7 总结和讨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附录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