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多铁性材料 | 第11-25页 |
1.2 铁酸铋基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25-28页 |
1.3 六角铁氧体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28-31页 |
1.4 本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章 BiFeO_3-SrTiO_3样品退火温度对室温磁和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34-45页 |
2.1 BiFeO_3-SrTiO_3样品的制备、表征和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2.2 BiFeO_3-SrTiO_3样品室温磁性研究 | 第38-40页 |
2.3 BiFeO_3-SrTiO_3样品室温电性能研究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BiFeO_3-SrTi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磁性、铁电性和介电性研究 | 第45-59页 |
3.1 BiFeO_3-SrTi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的制备及其结构 | 第45-49页 |
3.2 BiFeO_3-SrTiO_3-Bi_(0.5)Na_(0.5)TiO_3样品室温铁磁性研究 | 第49-51页 |
3.3 BiFeO_3-SrTiO_3-Bi_(0.5)Na_(0.5)TiO_3样品室温铁电性研究 | 第51-54页 |
3.4 BiFeO_3-SrTiO_3-Bi_(0.5)Na_(0.5)TiO_3样品介电特性研究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Bi_(1-x)Eu_xFe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磁性、铁电性和介电性研究 | 第59-71页 |
4.1 Bi_(1-x)Eu_xFe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的制备、结构及其微结构分析 | 第59-63页 |
4.2 Bi_(1-x)Eu_xFe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的磁性研究 | 第63-64页 |
4.3 Bi_(1-x)Eu_xFe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的铁电性研究 | 第64-66页 |
4.4 Bi_(1-x)Eu_xFeO_3-Bi_(0.5)Na_(0.5)TiO_3样品的介电性研究 | 第66-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BaSrCo_(2-x)MgxFe_(11)AlO_(22)样品室温多铁性研究 | 第71-87页 |
5.1 体系选择的基本考虑 | 第71-73页 |
5.2 BaSrCo_(2-x)MgxFe_(11)AlO_(22)样品的制备工艺及磁场原位退火处理对其结构和微结构的影响 | 第73-76页 |
5.3 磁介电效应和磁释电电流效应及其测量 | 第76-77页 |
5.4 磁场原位退火处理对BaSrCo_2Fe_(11)AlO_(22)样品的磁电性能的影响 | 第77-81页 |
5.5 BaSrCo_(2-x)MgxFe_(11)AlO_(22)样品中Co位Mg掺杂对室温磁电性能的影响 | 第81-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附:赴美联合培养期间的研究——脊椎状可充电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锂离子电池研究 | 第87-103页 |
6.1 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概况 | 第87-90页 |
6.2 脊椎状柔性锂离子电池的设计概念和电池组装 | 第90-92页 |
6.3 脊椎状柔性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92-98页 |
6.4 脊椎状柔性锂离子电池的机械性能分析 | 第98-101页 |
6.5 脊椎状柔性锂离子电池与商用电子设备的适配 | 第101-10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03-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1页 |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清单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