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4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2 有机太阳电池 | 第13-25页 |
1.2.1 有机太阳电池发展概述 | 第13-17页 |
1.2.2 有机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1.2.3 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结构与优化 | 第21-25页 |
1.3 有机太阳电池界面修饰 | 第25-41页 |
1.3.1 有机太阳电池界面修饰层工作原理 | 第26-35页 |
1.3.2 有机太阳电池界面材料种类 | 第35-41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41-44页 |
第二章 壳聚糖衍生物的静电自组装薄膜作为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的阴极修饰界面 | 第44-58页 |
2.1 引言 | 第44-4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2.2.2 静电逐层自组装壳聚糖衍生物QCS和NOCC | 第46页 |
2.2.3 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46-47页 |
2.2.4 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 第4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2.3.1 通过旋涂方法制备的壳聚糖薄膜作为阴极界面修饰的器件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2.3.2 静电逐层自组装壳聚糖薄膜的制备方法与表征 | 第49-53页 |
2.3.3 静电逐层自组装壳聚糖薄膜作为阴极界面修饰的器件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氧化锌纳米颗粒自组装在有机太阳电池阴极修饰中的应用 | 第58-69页 |
3.1 引言 | 第58-6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60页 |
3.2.2 ZnO纳米颗粒静电自组装层的制备与表征 | 第60页 |
3.2.3 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7页 |
3.3.1 ZnO自组装层的形貌调控及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3.3.2 ZnO纳米颗粒自组装界面层的有机太阳电池器件性能分析 | 第63-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碱金属盐掺杂制备高导电率的透明电子传输材料作厚膜界面修饰层 | 第69-84页 |
4.1 引言 | 第69-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72页 |
4.2.2 器件的制备 | 第72页 |
4.2.3 设备与测试方法 | 第72-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2页 |
4.3.1 碱金属掺杂电子传输层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2 碱金属掺杂电子传输层对电荷产生,抽取与传输的影响 | 第75-78页 |
4.3.3 碱金属掺杂薄膜作厚膜阴极界面修饰层 | 第78-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聚苯乙烯纳米球模板印刷法制备有机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 | 第84-100页 |
5.1 引言 | 第84-8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7-89页 |
5.2.1 材料与试剂 | 第87页 |
5.2.2 气液界面自组装的方法制备PS纳米球模板 | 第87-88页 |
5.2.3 制备多孔金属透明导电薄膜 | 第88-89页 |
5.2.4 有机电池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 第8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8页 |
5.3.1 PS纳米球模板印刷法制备多孔金属薄膜 | 第89-94页 |
5.3.2 PS纳米球的排列周期对多孔金属薄膜的性能影响 | 第94-96页 |
5.3.3 多孔金属薄膜作有机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的性能研究 | 第96-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3-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