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聚电解质型汲取液与荷电正渗透膜耦合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5页
    1.1 正渗透过程第9-10页
        1.1.1 正渗透原理第9页
        1.1.2 正渗透的优点及应用第9-10页
    1.2 正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10-12页
        1.2.1 浓差极化第10-12页
        1.2.2 溶质反向渗透第12页
    1.3 正渗透膜的制备第12-16页
        1.3.1 正渗透膜的概述第12-13页
        1.3.2 相转化法第13页
        1.3.3 界面聚合法第13-16页
    1.4 汲取液的选择第16-23页
        1.4.1 常见的汲取液类型及优缺点第16页
        1.4.2 聚电解质型汲取液第16-23页
    1.5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第23-25页
        1.5.1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聚电解质汲取液的本征性质研究第25-33页
    2.1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5-26页
        2.1.2 聚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测定第26页
        2.1.3 聚电解质溶液的粘度测定第26-27页
        2.1.4 聚电解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第27页
        2.1.5 聚电解质动态扩散系数的测定第2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2.2.1 浓度对聚电解质溶液渗透压及粘度的影响第27-29页
        2.2.2 pH对聚电解质溶液渗透压的影响第29-30页
        2.2.3 聚电解质溶液电导率与浓度关系曲线拟合第30页
        2.2.4 聚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聚电解质在支撑层中的渗透性能研究第33-43页
    3.1 实验部分第33-36页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3-34页
        3.1.2 支撑层的制备方法第34-35页
        3.1.3 支撑层的表征方法第35页
        3.1.4 实验装置及测试方法第35-36页
        3.1.5 溶质渗透速率的计算第3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3.2.1 支撑层的结构表征第36-38页
        3.2.2 不同支撑层对聚电解质渗透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2.3 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在支撑层内的渗透性能第40-41页
        3.2.4 不同温度条件下聚电解质在支撑层内的渗透性能第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聚电解质汲取液与荷电膜耦合正渗透过程研究第43-61页
    4.1 实验部分第43-47页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3-44页
        4.1.2 界面聚合条件第44-45页
        4.1.3 复合正渗透膜的表征第45页
        4.1.4 复合膜的通量和截留性能测试第45-46页
        4.1.5 正渗透过程的理论计算第46页
        4.1.6 膜表面的Zeta电位测试第46-4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4.2.1 PDS-TMC的界面聚合条件第47-49页
        4.2.2 1,3-二氨基胍-TMC的界面聚合条件第49-51页
        4.2.3 两种胺混合与TMC的界面聚合第51-52页
        4.2.4 复合正渗透膜的表征第52-55页
        4.2.5 不同聚电解质汲取液与正渗透膜耦合性能第55-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结论第61-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辐射性能研究
下一篇:两种汽车车身用铝合金板材的冲压成形性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