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一、老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 第10-15页 |
(一) 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1. 监护及监护制度 | 第10-11页 |
2. 老年人监护制度 | 第11页 |
(二) 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性质 | 第11-13页 |
1. 权利说 | 第11-12页 |
2. 义务说 | 第12页 |
3. 职责说 | 第12-13页 |
(三) 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组成 | 第13-15页 |
1. 监护关系主体 | 第13页 |
2. 监护关系客体 | 第13页 |
3. 监护关系内容 | 第13-15页 |
二、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及借鉴 | 第15-19页 |
(一) 国际社会老年人监护制度完善的进程及背景 | 第15-16页 |
1. 国际社会老年人监护制度完善的进程 | 第15页 |
2. 国际社会老年人监护制度完善的背景 | 第15-16页 |
(二) 德国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及借鉴 | 第16-17页 |
1 德国由“禁治产制度”转变为“照管制度”的历程 | 第16-17页 |
2. 德国的照管制度与我国的借鉴 | 第17页 |
(三) 台湾地区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及借鉴 | 第17-19页 |
1. 台湾由“禁治产宣告”制度到“成年监护”制度的历程 | 第17-18页 |
2. 台湾地区的老年监护制度与我们的借鉴 | 第18-19页 |
三、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9-25页 |
(一) 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突破 | 第19-23页 |
1. 老年人的意定监护制度 | 第19-20页 |
2. 老年人的指定监护制度 | 第20-21页 |
3. “常回家看看”入法 | 第21-23页 |
(二) 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1. 意定监护的落地程序规定不具体 | 第23页 |
2. 监护制度层次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的行为能力人的需求 | 第23-24页 |
3. 缺少监护监督机制 | 第24-25页 |
四、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思考 | 第25-31页 |
(一) 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理念环境 | 第25-26页 |
1 以“平常化”和“尊重自我决定权”的理念细化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2 在全社会倡导尊老、爱老、护老、敬老的风气 | 第26页 |
(二) 完善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法律执行 | 第26-31页 |
1. 明确被监护人的范围和执行条件 | 第26-27页 |
2. 完善和细化意定监护制度 | 第27-29页 |
3. 设立监护监督制度 | 第29页 |
4. 设置专门的监护监督机构以及专职监督监护人 | 第29-30页 |
5. 建立监护与照护相结合的制度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