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 第8-10页 |
1.1.1 提出问题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和创新点 | 第10-14页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路线 | 第12-13页 |
1.2.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2.1 劳务分包商管理现状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2 劳务分包商伙伴关系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3 评价方法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4 相关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第3章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体系 | 第22-36页 |
3.1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基本流程 | 第22-25页 |
3.1.1 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 第22-23页 |
3.1.2 评价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3.1.3 评价权重 | 第24页 |
3.1.4 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 第24-25页 |
3.2 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 第25页 |
3.3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25-34页 |
3.3.1 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分析 | 第26-28页 |
3.3.2 评价指标的专家访谈分析 | 第28-29页 |
3.3.3 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 | 第29-31页 |
3.3.4 评价指标最终确定及指标含义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模型 | 第36-46页 |
4.1 基于改进AHP法的评价模型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 第36-37页 |
4.2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改进AHP法计算 | 第37-44页 |
4.2.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4.2.2 判断矩阵的构建 | 第37-38页 |
4.2.3 传统AHP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判断 | 第38-39页 |
4.2.4 对AHP法指标权重的改进 | 第39-42页 |
4.2.5 改进AHP法的各级指标综合权重 | 第42页 |
4.2.6 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 | 第42-44页 |
4.2.7 各指标综合权重劳务分包商综合选择评价结果 | 第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46-58页 |
5.1 公司简介及劳务用工状况 | 第46页 |
5.2 “建工之友”协会伙伴关系劳务分包商联盟的建立 | 第46-47页 |
5.3 “建工之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实例 | 第47-53页 |
5.3.1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指标数据 | 第47-49页 |
5.3.2 基于改进AHP法计算各劳务分包商选择评价 | 第49-53页 |
5.4 劳务分包商伙伴关系联盟管理措施 | 第53-56页 |
5.4.1 伙伴关系型劳务分包商联盟建立方法 | 第53-54页 |
5.4.2 进入劳务分包商联盟的选择评价 | 第54-55页 |
5.4.3 具体项目的劳务分包商选择 | 第55页 |
5.4.4 劳务分包商的绩效评价 | 第55页 |
5.4.5 劳务分包商联盟库的动态管理 | 第55-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