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江苏省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第12-13页
        1.2.1 研究的目标第12页
        1.2.2 研究的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路线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1 国内关于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第14-16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第16-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第19-25页
    2.1 重要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第19页
        2.1.2 小微企业的特征第19-20页
        2.1.3 小微企业贷款的概念及特征第20页
        2.1.4 贷款风险的定义和类型第20-21页
    2.2 贷款风险管理基本理论第21-25页
        2.2.1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第21-22页
        2.2.2 企业金融周期成长理论第22页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2.2.4 关系型贷款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概况第25-33页
    3.1 J银行简介第25页
    3.2 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概况第25-29页
    3.3 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目前的风险现状第29-33页
第四章 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目前的风险管理策略与问题第33-41页
    4.1 J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策略第33-36页
        4.1.1 基于小微企业特征的特色产品第33页
        4.1.2 制定小微企业客户准入标准第33页
        4.1.3 注重小微企业贷款调查与审批第33-35页
        4.1.4 设计小微贷款贷后管理流程第35-36页
        4.1.5 积极采取多种风险缓释措施置第36页
    4.2 J银行风险控制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第36-41页
        4.2.1 组织架构不能适应小微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第36-37页
        4.2.2 没有完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第37页
        4.2.3 缺乏对客户准入环节的控制第37-38页
        4.2.4 贷款贷后管理环节缺失第38-39页
        4.2.5 资金管理模式和担保方式陈旧第39页
        4.2.6 小微企业贷款的系统性风险突出第39-41页
第五章 J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构建第41-55页
    5.1 构建适应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组织架构第41-42页
        5.1.1 成立小微金融事业部第41页
        5.1.2 设立小微业务专营机构第41-42页
        5.1.3 针对小微业务落实分级授权制第42页
        5.1.4 完善小微金融业务条线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第42页
    5.2 小微贷款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第42-46页
        5.2.1 创新电商平台小微产品第43-44页
        5.2.2 创新政策性小微贷款产品第44-45页
        5.2.3 创新大数据项下小微贷款产品第45-46页
    5.3 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第46-47页
        5.3.1 增加行业评价指标第46页
        5.3.2 综合考虑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第46-47页
        5.3.3 多途径核实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第47页
    5.4 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能力第47-51页
        5.4.1 整合强化贷后管理部门的职能第48页
        5.4.2 优化小微企业贷款贷后检查内容第48页
        5.4.3 提高贷后检查结论使用的重要性水平第48-49页
        5.4.4 采用集群化管理方式,提高信息收集率第49-50页
        5.4.5 充分运用社会可信公开数据第50页
        5.4.6 加强风险状况自动化分析水平第50-51页
    5.5 制定小微客户的退出标准第51-52页
        5.5.1 每年制定一定比例的退出计划第51页
        5.5.2 明确单一客户的退出标准第51-52页
    5.6 创新资产保全措施第52-53页
        5.6.1 充分利用特色信贷产品进行风险化解第52页
        5.6.2 运用各类方法推进诉讼处置进度第52-53页
    5.7 落实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机制第53-55页
        5.7.1 合理设定小微贷款的不良容忍率第53页
        5.7.2 加强小微企业贷款的操作风险防范第53页
        5.7.3 启动不良贷款快速应对机制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媒体监督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