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武陵山区金腰属植物考察 | 第12-39页 |
1.1 金腰属植物概述 | 第12-21页 |
1.1.1 金腰属植物介绍 | 第12-13页 |
1.1.2 金腰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1.1.3 武陵山区简介 | 第19-21页 |
1.2 武陵山区金腰属植物考察结果 | 第21-39页 |
1.2.1 考察线路 | 第23-30页 |
1.2.2 已采集的金腰属植物 | 第30-32页 |
1.2.3 金腰属新种鉴定 | 第32-35页 |
1.2.4 湖北省金腰属植物新分布 | 第35-39页 |
第二章 金腰属ITS序列以及ITS二级结构的特点和在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 第39-77页 |
2.1 ITS序列和ITS二级结构简介及研究概况 | 第39-42页 |
2.2 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2.2.1 金腰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2.2.2 PCR扩增测序与数据处理 | 第44页 |
2.2.3 二级结构预测方法 | 第44-4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5-72页 |
2.3.1 金腰属ITS序列特征分析 | 第45-49页 |
2.3.2 金腰属种间遗传距离分析 | 第49-53页 |
2.3.3 金腰属系统发育分析 | 第53-54页 |
2.3.4 ITS1和ITS2一致性结构预测和分析 | 第54-62页 |
2.3.5 ITS1二级结构分析 | 第62-65页 |
2.3.6 5.8S二级结构分析 | 第65-66页 |
2.3.7 ITS2二级结构和CBCs分析 | 第66-72页 |
2.4 讨论 | 第72-77页 |
第三章 磁珠富集法开发大叶金腰SSR引物 | 第77-88页 |
3.1 SSR分子标记研究概况 | 第77-7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78-82页 |
3.2.1 基因组DNA的酶切,接头连接及连接产物预扩增 | 第78-79页 |
3.2.2 磁珠与探针的杂交,富集产物的洗涤 | 第79-80页 |
3.2.3 PCR扩增富集的DNA产物与T载体连接和转化 | 第80页 |
3.2.4 克隆测序与引物设计 | 第80-81页 |
3.2.5 SSR引物多态性标记筛选 | 第81-8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82-88页 |
3.3.1 富集的文库和引物设计 | 第82-88页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0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