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征用中集体土地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基于集体行动机制视角下的分析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 2 文献回顾 | 第15-21页 |
| ·我国征地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法经济学视角 | 第15-16页 |
| ·利益主体博弈视角 | 第16-17页 |
| ·委托代理视角 | 第17-18页 |
| ·文献评述 | 第18-21页 |
| 3 征地中集体土地产权保护问题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 第21-23页 |
| ·农地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 ·征用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 ·集体土地产权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 ·产权保护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 ·征地中集体土地产权保护问题现状 | 第23-30页 |
|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中的法制缺陷 | 第23-25页 |
| ·政府乱征乱占,侵害农民土地利益 | 第25-27页 |
| ·农民抵触强烈,阻碍征地正常运作 | 第27-28页 |
| ·征地规则及农地产权保护程度多样化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4 征地中集体土地产权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43页 |
| ·集体土地产权保护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30-35页 |
| ·理论基础——国家理论 | 第30-31页 |
| ·地方政府过度攫取农地产权的激励 | 第31-35页 |
| ·集体土地产权保护中的农民集体行为分析 | 第35-39页 |
| ·理论基础——集体行动理论 | 第35-36页 |
| ·农民努力保护集体农地产权的激励 | 第36-37页 |
| ·农民集体行动机制形成的困境 | 第37-39页 |
| ·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之间的征地博弈分析 | 第39-41页 |
| ·集体行动机制在农地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 第41-43页 |
| 5 征地案例研究 | 第43-53页 |
| ·征地案例一:温州乐清的"强村压镇" | 第43-45页 |
| ·征地案例二:姚庄与陶庄的"征地迥异" | 第45-47页 |
| ·征地案例三:湖北水塘村的"农民理性" | 第47-49页 |
| ·影响农民集体行动机制的因素分析 | 第49-53页 |
| ·土地稀缺程度及其既成事实的影响 | 第49页 |
| ·经济发达程度及土地依附程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村庄历史文化及其内聚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农民对土地产权理性认知的影响 | 第51-52页 |
| ·集体行动精英及草根动员的影响 | 第52-53页 |
| 6 征地中集体土地产权保护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53-60页 |
| ·约束政府集体农地产权的攫取行为 | 第53-54页 |
| ·促进农民集体行动机制的有效实施 | 第54-60页 |
|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在中国的修正 | 第54-56页 |
| ·克服农民集体行动困境的对策方法 | 第56-60页 |
| 7 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