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已有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8页 |
2.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1.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 第18-20页 |
2.1.3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 第20-23页 |
2.2 国际工程项目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2.2.1 国际工程项目及国际工程项目联合承包的特点 | 第23-25页 |
2.2.2 国际工程项目的承包管理模式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中外联合承包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41页 |
3.1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识别 | 第28-37页 |
3.1.1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 | 第28-29页 |
3.1.2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涉及的风险因素 | 第29-37页 |
3.2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7-41页 |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3.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 | 第41-63页 |
4.1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评价 | 第41-43页 |
4.1.1 风险评价的内容 | 第41页 |
4.1.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2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3-59页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4.2.2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4-59页 |
4.3 中外联合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方风险控制 | 第59-63页 |
4.3.1 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 | 第59页 |
4.3.2 风险控制策略 | 第59-63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63-75页 |
5.1 印尼XX高铁项目简介 | 第63-64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63页 |
5.1.2 联合体总承包合同 | 第63-64页 |
5.1.3 工程建设条件 | 第64页 |
5.2 中方风险控制 | 第64-75页 |
5.2.1 风险识别 | 第64-68页 |
5.2.2 风险评估 | 第68-73页 |
5.2.3 风险控制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附录B 风险因素判断矩阵调查表 | 第83-84页 |
附录C 风险因素综合模糊估计调查表 | 第84-85页 |
附录D 专家调查法所选专家列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