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1.4.1 论文的创新 | 第19-20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21-27页 |
2.1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1-25页 |
2.1.1 绩效、绩效管理及税务绩效管理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绩效管理的方法 | 第22-25页 |
2.2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2.2.1 为顾客服务理论 | 第25页 |
2.2.2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2.2.3 期望理论 | 第26页 |
2.2.4 高绩效工作系统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 第27-42页 |
3.1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现状 | 第27-30页 |
3.1.1 南昌市税务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 第27-28页 |
3.1.2 南昌市税务系统实施绩效管理历程 | 第28-30页 |
3.2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 第30-34页 |
3.2.1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协同推进 | 第30-31页 |
3.2.2 持续性制度创新 | 第31-32页 |
3.2.3 管人与管事相统一 | 第32-34页 |
3.2.4 绩效管理技术方法不断优化升级 | 第34页 |
3.3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34-36页 |
3.3.1 促进了税务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落地生效 | 第35页 |
3.3.2 增强了南昌市税务系统管理质效 | 第35页 |
3.3.3 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 第35-36页 |
3.3.4 树立了税务部门良好的服务形象 | 第36页 |
3.4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2页 |
3.4.1 绩效管理思维尚不成熟 | 第36-37页 |
3.4.2 绩效管理和组织总体战略融合不够 | 第37-38页 |
3.4.3 考核指标科学规范方面不足 | 第38-40页 |
3.4.4 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步调不一 | 第40页 |
3.4.5 信息化支撑程度有限 | 第40页 |
3.4.6 绩效结果运用“两重两轻”明显 | 第40-42页 |
第4章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4.1 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 第42页 |
4.2 绩效被考核对象不同程度存在排斥心理 | 第42-43页 |
4.3 绩效沟通与反馈不畅通 | 第43页 |
4.4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 | 第43页 |
4.5 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 | 第43-44页 |
4.6 专职绩效队伍配置不足 | 第44-45页 |
第5章 其他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45-49页 |
5.1 青岛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45-46页 |
5.1.1 理念集成,打造共同绩效价值取向 | 第45页 |
5.1.2 要素集成,增强绩效过程管控动能 | 第45-46页 |
5.1.3 信息集成,充分激发绩效聚变效应 | 第46页 |
5.2 石家庄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46-47页 |
5.2.1 把握绩效指标的“科学性” | 第46页 |
5.2.2 做好绩效管理的“加减法” | 第46-47页 |
5.2.3 强化绩效管理的“硬运行” | 第47页 |
5.2.4 实现绩效结果的“真运用” | 第47页 |
5.3 邵阳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47-49页 |
5.3.1 打造思想破冰工程,全面提升绩效“认同度” | 第47-48页 |
5.3.2 打造制度完备工程,大力推动绩效“常态化” | 第48页 |
5.3.3 打造标杆引领工程,推动绩效整体“影响力” | 第48页 |
5.3.4 打造价值导向工程,促进绩效互融“聚合力” | 第48-49页 |
第6章 完善南昌市税务系统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9-56页 |
6.1 打造税务绩效文化 | 第49-50页 |
6.1.1 制定规划,构建绩效文化模型体系 | 第49页 |
6.1.2 搭建载体,拓宽绩效文化塑造渠道 | 第49-50页 |
6.1.3 运用结果,厚植绩效文化成长氛围 | 第50页 |
6.2 改变以税收任务为主的考核制定思想 | 第50-52页 |
6.2.1 考核指标设置要把握关键,扬简去繁 | 第50-51页 |
6.2.2 绩效目标定位要体现协同,共同提升 | 第51页 |
6.2.3 绩效管理手段要讲求融合,效率第一 | 第51页 |
6.2.4 绩效管理模式要鼓励创新,打造品牌 | 第51-52页 |
6.3 整合成立专职考核考评部门 | 第52页 |
6.4 推行“3+1”全维度绩效管理考评体系 | 第52-53页 |
6.4.1 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难题 | 第52-53页 |
6.4.2 建立健全的岗责体系,破解“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难题 | 第53页 |
6.4.3 构建顺畅的联动机制,破解“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 | 第53页 |
6.5 引入竞争为上的岗位交流机制 | 第53页 |
6.6 强化绩效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机制建设 | 第53-55页 |
6.6.1 强化考核结果的反馈 | 第53-54页 |
6.6.2 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 | 第54-55页 |
6.7 实施高能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