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重组鸡GSTA3蛋白对福美双诱导肉鸡TD中前列腺素相关基因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23页
    1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第10-15页
        1.1 胫骨生长发育过程第10-11页
        1.2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病理特征第11-12页
        1.3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发病原因第12-13页
            1.3.1 遗传选育第12页
            1.3.2 饲养环境第12-13页
            1.3.3 营养调配第13页
        1.4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分子机理第13-15页
    2 谷胱甘肽S-转移酶第15-17页
        2.1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结构及催化特性第15-16页
        2.2 GSTs在生理学方面的功能第16-17页
            2.2.1 GSTs与类固醇第16页
            2.2.2 GSTs与前列腺素合成第16页
            2.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肿瘤第16-17页
        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3研究现状第17页
    3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第17-21页
        3.1 前列腺素E2第17-20页
            3.1.1 环氧合酶通路第18页
            3.1.2 前列腺素E合成酶第18页
            3.1.3 前列腺素E受体第18-20页
        3.2 前列腺素D2第20-21页
            3.2.1 PGD2的合成及代谢第20页
            3.2.2 前列腺素D合酶第20-21页
    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试验一 重组鸡GSTA3蛋白活性鉴定及对肉鸡TD的影响第23-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1.1 试验材料第23页
            1.1.1 试验动物及试剂第23页
            1.1.2 试剂配制第23页
            1.1.3 仪器设备第23页
        1.2 试验方法第23-26页
            1.2.1 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浓度测定第23-24页
            1.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第24-25页
            1.2.3 动物模型建立第25页
            1.2.4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5页
            1.2.5 鸡前列腺素E2 (PGE2)的测定第25-26页
            1.2.6 组织切片的制备及HE染色第26页
    2 试验结果第26-34页
        2.1 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浓度的测定第26-27页
        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第27页
        2.3 TD肉鸡生长板不同时期的病理学变化第27-34页
        2.4 重组蛋白对肉鸡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的影响第34页
    3 分析与讨论第34-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试验二 重组鸡GSTA3蛋白对肉鸡TD模型生长板中前列腺素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影响第36-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1.1 试验材料第36-37页
            1.1.1 试剂第36页
            1.1.2 仪器设备第36页
            1.1.3 试剂配制第36-37页
        1.2 试验方法第37-41页
            1.2.1 胫骨生长板总RNA提取与质量鉴定第37页
            1.2.2 Real-time PCR测定目的基因mRNA表达第37-41页
    2 试验结果第41-53页
        2.1 生长板总RNA提取质量鉴定第41页
        2.2 内参基因及目的基因扩增产物的鉴定第41-44页
        2.3 鸡GSTA3对TD生长板GSTA3、COX-2、HPGDS、PTGDS、PTGES、PTGER3、PTGER4、PTGR1、Ex-BAPB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4-53页
    3 分析与讨论第53-55页
    4 小结第55-56页
试验三 重组鸡GSTA3蛋白对肉鸡TD模型生长板中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6-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页
        1.1 试验材料第56页
        1.2 试验方法第56页
    2 试验结果第56-62页
    3 分析与讨论第62页
    4 小结第62-63页
全文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4页
Abstract第74-75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雏鸡红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时序性研究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SjELAV-like 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