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1.2.1 产能过剩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2.2 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2.3 要素价格扭曲影响工业产能利用率的研究综述 | 第19页 |
1.2.4 现有研究的述评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1.4.1 创新点 | 第22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22-23页 |
2 要素价格扭曲导致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理论分析 | 第23-34页 |
2.1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2.1.1 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动机 | 第23-25页 |
2.1.2 地方政府扭曲要素价格的主要手段 | 第25-27页 |
2.2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的表现 | 第27-31页 |
2.2.1 土地要素市场 | 第28页 |
2.2.2 资本要素市场 | 第28-29页 |
2.2.3 劳动力要素市场 | 第29-30页 |
2.2.4 资源品市场 | 第30-31页 |
2.3 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影响的中介机制 | 第31-34页 |
2.3.1 行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角度 | 第31-32页 |
2.3.2 产业结构角度 | 第32-33页 |
2.3.3 创新角度 | 第33-34页 |
3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及产能利用率的现状分析 | 第34-48页 |
3.1 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算 | 第34-42页 |
3.1.1 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算方法 | 第34-36页 |
3.1.2 C-D生产函数 | 第36页 |
3.1.3 数据来源 | 第36-38页 |
3.1.4 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算结果 | 第38-42页 |
3.2 中国产能利用率的测算 | 第42-48页 |
3.2.1 产能利用率的测算方法 | 第42-43页 |
3.2.2 C-D生产函数法 | 第43-45页 |
3.2.3 中国产能利用率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4 要素价格扭曲导致产能过剩的实证检验 | 第48-58页 |
4.1 要素价格扭曲导致产能过剩的中介机制 | 第48-50页 |
4.2 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4.2.1 要素价格总扭曲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 第50-52页 |
4.2.2 要素价格总扭曲对产能过剩的作用途径 | 第52-55页 |
4.2.3 不同要素价格扭曲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 第55-58页 |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5.2.1 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 第59-61页 |
5.2.2 改革财税体制和官员政绩考核体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 第61页 |
5.2.3 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技术进步 | 第61-62页 |
5.2.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硕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