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关于P2P网络借贷中信用行为的研究第14-15页
        1.2.2 关于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的研究第15-17页
        1.2.3 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创新点第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2章 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框架与相关概念分析第21-31页
    2.1 P2P网络借贷的基本框架第21-22页
        2.1.1 P2P网络借贷的内涵第21-22页
        2.1.2 P2P网络借贷的流程第22页
    2.2 信用及相关概念辨析第22-24页
        2.2.1 信用第22-23页
        2.2.2 信用行为第23-24页
        2.2.3 信用风险第24页
    2.3 社会资本及其内涵与属性分析第24-31页
        2.3.1 社会资本的界定第24-26页
        2.3.2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的内涵第26-29页
        2.3.3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的维度与属性第29-31页
第3章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的影响机理第31-37页
    3.1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的激励机制第31-33页
        3.1.1 声誉机制第32页
        3.1.2 收益机制第32-33页
    3.2 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的约束机制第33-37页
        3.2.1 甄别机制第34-35页
        3.2.2 监督机制第35-36页
        3.2.3 惩罚机制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Prosper平台的社会资本影响借款人信用行为的实证研究第37-48页
    4.1 平台选择与指标选取第37-40页
        4.1.1 平台选择第37页
        4.1.2 指标选取第37-40页
    4.2 研究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40-42页
        4.2.1 研究假设第40页
        4.2.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40-42页
    4.3 模型检验第42-44页
        4.3.1 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第42-43页
        4.3.2 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第43-44页
    4.4 结果分析第44-48页
        4.4.1 测量方程的结果分析第44-45页
        4.4.2 结构方程的结果分析第45-48页
第5章 基于拍拍贷平台的社会资本影响借款人信用行为的实证研究第48-56页
    5.1 平台选择与指标选取第48-50页
        5.1.1 平台选择第48页
        5.1.2 指标选取第48-50页
    5.2 研究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50-51页
        5.2.1 研究假设第50页
        5.2.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第50-51页
    5.3 模型检验第51-53页
        5.3.1 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与因子分析第51-52页
        5.3.2 模型的拟合度检验第52-53页
    5.4 结果分析第53-56页
        5.4.1 测量方程的结果分析第53-54页
        5.4.2 结构方程的结果分析第54-56页
第6章 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56-60页
    6.1 prosper平台中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56-57页
    6.2 拍拍贷平台中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第57-58页
    6.3 prosper与拍拍贷平台中不同维度社会资本对借款人信用行为影响的异同分析第58-60页
        6.3.1 相同点分析第58-59页
        6.3.2 不同点分析第59-60页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5页
    7.1 主要结论第60-61页
    7.2 政策建议第61-63页
        7.2.1 优化社交渠道设计第61-62页
        7.2.2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第62页
        7.2.3 培育社会资本文化第62-63页
    7.3 研究展望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附录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余额宝用户认可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