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彩色不锈钢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 不锈钢常用着色方法及显色原理 | 第16-20页 |
1.2.1 物理气相沉积法 | 第17页 |
1.2.2 化学处理着色法 | 第17-18页 |
1.2.3 电化学着色法 | 第18-19页 |
1.2.4 有机物涂覆法 | 第19-20页 |
1.2.5 彩色不锈钢显色原理 | 第20页 |
1.3 不锈钢化学着色各工序的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1.3.1 前处理 | 第21页 |
1.3.2 着色 | 第21-22页 |
1.3.2.1 着色液浓度对着色的影响 | 第21页 |
1.3.2.2 着色温度对着色的影响 | 第21-22页 |
1.3.2.3 添加剂对着色的影响 | 第22页 |
1.3.3 坚膜 | 第22-23页 |
1.4 不锈钢着色液中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 | 第23-26页 |
1.4.1 Cr~(6+)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1.4.2 Cr~(3+)的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1.4.3 Fe~(3+)离子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1.4.4 Ni~(2+)离子的测定方法[73] | 第25页 |
1.4.5 SO_4~(2-)的测定方法[86-87] | 第25-26页 |
1.5 杂多酸简介 | 第26-27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不锈钢化学着色颜色控制技术研究 | 第29-38页 |
2.1 前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 | 第30-32页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0-31页 |
2.2.2 不锈钢的前处理 | 第31页 |
2.2.2.1 碱洗除油 | 第31页 |
2.2.2.2 活化处理 | 第31页 |
2.2.3 不锈钢的化学着色 | 第31-32页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2-36页 |
2.3.1 着色时间一致 | 第32-33页 |
2.3.2 着色电位一致 | 第33-34页 |
2.3.3 着色电位差一致 | 第34-35页 |
2.3.4 达到终点电位后至电位稳定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不锈钢化学着色膜的P/Mo硬化工艺研究 | 第38-52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 | 第39-42页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9-40页 |
3.2.2 坚膜效果对比实验 | 第40-41页 |
3.2.2.1 三种坚膜液的配置 | 第40页 |
3.2.2.2 电解坚膜实验 | 第40-41页 |
3.2.2.3 耐腐蚀性测试 | 第41页 |
3.2.2.4 电化学测试 | 第41页 |
3.2.2.5 不锈钢彩色膜成分分析 | 第41页 |
3.2.3 坚膜工艺条件选择实验(正交试验) | 第41-4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3.3.1 不同坚膜液对彩色不锈钢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不同坚膜液对彩色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 EDS能谱测试彩色不锈钢彩色膜成分 | 第45-47页 |
3.3.4 坚膜工艺条件的选择 | 第47-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