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不同土地利用下Cd对碱性磷酸酶的Hormesis效应及机理研究--以伊犁河谷为例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1.2.1 Hormesis效应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Hormesis效应机制研究进展第12页
        1.2.3 重金属相关的Hormesis效应第12-13页
        1.2.4 重金属对土壤酶的影响第13页
        1.2.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第13-15页
            (1)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第13-14页
            (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酶的影响第14页
            (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区域概况第17页
    2.2 研究样地及其关系第17-19页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第19页
    2.4 试验设计第19-20页
    2.5 土壤基础理化性状测定第20页
    2.6 土壤粒径分离方法第20-21页
    2.7 土壤ALP活性测定第21页
    2.8 土壤质量指数计算第21-22页
    2.9 DNA提取和16S rDNA测序第22-23页
    2.10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第23-24页
        2.10.1 微生物OTUs序列第23-24页
        2.10.2 Alpha多样性指数第24页
        2.10.3 门、属水平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分析第24页
        2.10.4 土壤微生物群落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分析第24页
    2.11 Hormesis效应参数设定第24-25页
    2.12 统计方法第25-26页
第三章 不同土地利用下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差异第26-34页
    3.1 自然覆被下土壤Cd-ALP的Hormesis效应特征第26-29页
    3.2 人为土地利用下土壤Cd-ALP的Hormesis效应特征第29-32页
    3.3 土地利用变化对Cd-ALP的Hormesis效应参数的影响第32-33页
    3.4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土壤性状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34-49页
    4.1 土壤理化性状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34-39页
        4.1.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特征第34-38页
        4.1.2 Cd-ALP的Hormesis效应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第38-39页
    4.2 Cd-ALP的Hormesis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关系第39-47页
        4.2.1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第39-44页
            (1)微生物OTUs序列的变化特征第39-40页
            (2)Alpha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第40-41页
            (3)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41页
            (4)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41-44页
            (5)属水平上G~+和G~-的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44页
        4.2.2 Cd-ALP的Hormesis效应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关系第44-47页
            (1)微生物OTUs序列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44-45页
            (2)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45页
            (3)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45-46页
            (4)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46-47页
            (5)属水平上G~+和G~-的相对丰度与Cd-ALP的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47页
    4.3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不同剂量Cd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第49-73页
    5.1 微生物OTUs与ALP活性的关系第49-51页
        5.1.1 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微生物OTUs的变化特征第49-51页
        5.1.2 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微生物OTUs与ALP活性的关系第51页
    5.2 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与ALP活性的关系第51-53页
        5.2.1 不同土地利用下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征第51-53页
        5.2.2 不同土地利用下微生物Alpha多样性指数与ALP活性的关系第53页
    5.3 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ALP活性的关系第53-68页
        5.3.1 不同土地利用下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53-63页
            (1)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53-57页
            (2)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57-63页
        5.3.2 不同土地利用下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ALP活性的关系第63-68页
            (1)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Hormesis效应的关系第63-64页
            (2)属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与ALP活性的关系第64-68页
    5.4 属水平上G~+和G~-相对丰度的变化与ALP活性的关系第68-71页
        5.4.1 属水平上G~+和G~-相对丰度的变化特征第68-71页
        5.4.2 属水平上G~+和G~-相对丰度与ALP活性的关系第71页
    5.5 小结第71-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4页
    6.1 结论第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球型全流触探仪的贯入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
下一篇:门式起重机远程监测及诊断分析系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