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2页 |
1.1 地层 | 第17-18页 |
1.2 构造 | 第18-20页 |
1.2.1 褶皱构造 | 第18-19页 |
1.2.2 断裂构造 | 第19-20页 |
1.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1.4 区域矿产资源 | 第21-22页 |
第2章 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37页 |
2.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2-27页 |
2.1.1 地层 | 第22-25页 |
2.1.2 构造 | 第25-26页 |
2.1.3 岩浆岩 | 第26-27页 |
2.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7-37页 |
2.2.1 矿体特征 | 第27-29页 |
2.2.2 矿石特征 | 第29-32页 |
2.2.2.1 矿石的矿物组成 | 第29-30页 |
2.2.2.2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0-32页 |
2.2.3 矿体(带)围岩和夹石 | 第32页 |
2.2.4 蚀变特征 | 第32-37页 |
2.2.4.1 蚀变类型 | 第32-35页 |
2.2.4.2 矿化蚀变分带 | 第35页 |
2.2.4.3 蚀变分带与矿化关系 | 第35-37页 |
第3章 矿区地球化学勘查分析 | 第37-43页 |
3.1 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38页 |
3.2 地层及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39页 |
3.3 主要成矿元素在矿区的分布特征 | 第39-43页 |
第4章 矿区岩浆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 | 第43-56页 |
4.1 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 第43-45页 |
4.1.1 花岗闪长(斑)岩 | 第43-44页 |
4.1.2 钾长花岗岩 | 第44-45页 |
4.2 样品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4.3 岩石化学 | 第46-49页 |
4.3.1 主量元素 | 第47-49页 |
4.3.2 微量元素 | 第49页 |
4.4 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第49-53页 |
4.4.1 花岗闪长岩 | 第50-52页 |
4.4.2 蚀变钾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第52-53页 |
4.5 讨论 | 第53-56页 |
4.5.1 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 第53-54页 |
4.5.2 源区 | 第54-55页 |
4.5.3 构造背景 | 第55-56页 |
第5章 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 第56-64页 |
5.1 样品和研究方法 | 第56-57页 |
5.1.1 样品选择 | 第56页 |
5.1.2 分析方法 | 第56-57页 |
5.2 岩相学特征 | 第57-59页 |
5.3 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59-64页 |
5.3.1 均一温度、盐度 | 第59-60页 |
5.3.2 成矿深度估算 | 第60-62页 |
5.3.3 讨论 | 第62-64页 |
第6章 成矿条件分析 | 第64-81页 |
6.1 成岩成矿年龄 | 第64页 |
6.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第64-74页 |
6.2.1 地层条件 | 第64-66页 |
6.2.2 构造条件 | 第66-70页 |
6.2.2.1 断裂构造控矿 | 第66页 |
6.2.2.2 节理裂隙控矿 | 第66-69页 |
6.2.2.3 接触带构造 | 第69-70页 |
6.2.3 岩浆岩条件 | 第70-74页 |
6.2.3.1 成矿专属性 | 第70页 |
6.2.3.2 岩性及规模 | 第70-71页 |
6.2.3.3 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 | 第71-72页 |
6.2.3.4 小结 | 第72-74页 |
6.3 矿床成因分析 | 第74-81页 |
6.3.1 矿床类型 | 第74-76页 |
6.3.2 马头钼矿成矿机制 | 第76-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