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风暴潮特征及增水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我国风暴潮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风暴潮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文工作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FVCOOM模型的简介及验证 | 第19-28页 |
2.1 FVCOOM模型简介 | 第19-25页 |
2.1.1 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1.2 垂向坐标转换 | 第20-21页 |
2.1.3 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1.4 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2.1.5 模态分离 | 第23-24页 |
2.1.6 干湿判断 | 第24-25页 |
2.2 FVCOOM模型的基本验证 | 第25-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SWAN模式的简介及验证 | 第28-36页 |
3.1 SWAN模式简介 | 第28-34页 |
3.1.1 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3.1.2 物理机制 | 第29-34页 |
3.1.3 计算格式 | 第34页 |
3.2 SWAN模式的基本验证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渤海风暴潮模型的建立 | 第36-54页 |
4.1 渤海风暴潮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6-41页 |
4.1.1 地理因素 | 第36页 |
4.1.2 气象因素 | 第36-37页 |
4.1.3 天文潮因素 | 第37-38页 |
4.1.4 波浪因素 | 第38-41页 |
4.2 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41-53页 |
4.2.1 模型的耦合方法 | 第41-42页 |
4.2.2 基础数据的来源及验证 | 第42-47页 |
4.2.3 FVCOM模型的设置及校验 | 第47-51页 |
4.2.4 SWAN模式的设置及校验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渤海风暴潮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84页 |
5.1 算例说明及设置 | 第54-55页 |
5.2 冷锋配合低压类风暴潮的模拟 | 第55-63页 |
5.2.1 冷锋配合低压类风暴潮的模拟结果 | 第55-58页 |
5.2.2 冷锋配合低压类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3页 |
5.3 冷锋类风暴潮的模拟 | 第63-69页 |
5.3.1 冷锋类风暴潮的模拟结果 | 第64-65页 |
5.3.2 冷锋类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9页 |
5.4 强孤立温带气旋类风暴潮的模拟 | 第69-76页 |
5.4.1 强孤立温带气旋类风暴潮的模拟结果 | 第70-71页 |
5.4.2 强孤立温带气旋类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1-76页 |
5.5 台风风暴潮的模拟 | 第76-83页 |
5.5.1 台风风暴潮的模拟结果 | 第76-78页 |
5.5.2 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