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粒重性状研究的意义和复杂性 | 第10-12页 |
1.1.1 粒重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1.2 粒重的复杂性 | 第11-12页 |
1.2 油菜角果性状与千粒重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油菜粒重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植物粒重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5 胚乳及种皮调控对种子大小的影响 | 第18-20页 |
1.6 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6.1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20-21页 |
1.6.2 关联分析 | 第21页 |
1.6.3 转录组测序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22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材料 | 第22-23页 |
2.2 材料的种植与性状考察 | 第23-24页 |
2.2.1 材料的种植 | 第23页 |
2.2.2 性状考察 | 第23-24页 |
2.2.3 子房鲜重和长度性状的考察 | 第24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4 基因型鉴定 | 第24-28页 |
2.4.1 DNA提取 | 第24-25页 |
2.4.2 DNA浓度检测 | 第25-26页 |
2.4.3 PCR反应 | 第26-27页 |
2.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2.4.5 基因型记录和电子保存 | 第28页 |
2.5 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2.5.1 近等基因系的进一步创建 | 第28-29页 |
2.5.2 精细定位群体的构建 | 第29页 |
2.6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的定位 | 第29-30页 |
2.6.1 局部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 第29页 |
2.6.2 QTL的定位和效应分析 | 第29-30页 |
2.6.3 基于亲本重测序的InDel标记的开发 | 第30页 |
2.7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3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0-44页 |
3.1 TSWA7b位点近等基因系的构建 | 第30-32页 |
3.2 不同时期子房鲜重和长度统计分析 | 第32-34页 |
3.3 TSWA 7b精细定位群体表型分析 | 第34页 |
3.3.1 亲本性状分析 | 第34页 |
3.3.2 定位群体性状分析 | 第34页 |
3.4 TSWA7b区段的QTL效应分析 | 第34-36页 |
3.5 TSWA7b的精细定位 | 第36-40页 |
3.5.1 BC_3F_2群体TSWA 7b位点局部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6-37页 |
3.5.2 利用交换单株进行TSWA7b位点QTL精细定位 | 第37-40页 |
3.6 TSWA7b目标区段内候选基因的分析 | 第40-43页 |
3.7 TSWA7b目标区段内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7页 |
4.1 千粒重性状与其他产量性状的关系 | 第44页 |
4.2 甘蓝型油菜TSWA7b的精细定位 | 第44-45页 |
4.3 TSWA7b的候选基因分析 | 第45-46页 |
4.4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附录1 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 | 第56-58页 |
附录2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