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1.2 生物多样性 | 第11-12页 |
1.1.3 生态位 | 第12页 |
1.1.4 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5 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23页 |
2.1 样地概况 | 第17页 |
2.2 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18-23页 |
2.3.1 群落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 第18页 |
2.3.2 群落中乔灌草的重要值 | 第18页 |
2.3.3 群落物种多样性 | 第18-19页 |
2.3.4 群落谱系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2.3.5 植被分类与排序 | 第20页 |
2.3.6 群落优势种间关联性分析 | 第20-22页 |
2.3.7 环境指标的转换 | 第22页 |
2.3.8 统计软件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47页 |
3.1 植物群落区系成分研究 | 第23-29页 |
3.1.1 基本组成 | 第23-24页 |
3.1.2 科内属组成 | 第24-25页 |
3.1.3 属内种组成 | 第25-26页 |
3.1.4 科的分布区类型 | 第26-27页 |
3.1.5 属的分布区类型 | 第27-29页 |
3.2 分类和排序 | 第29-34页 |
3.2.1 植物分类 | 第29-33页 |
3.2.2 群落排序 | 第33-34页 |
3.3 群落物种生态位研究 | 第34-36页 |
3.3.1 生态位宽度 | 第34页 |
3.3.2 生态位相似性 | 第34-35页 |
3.3.3 生态位重叠 | 第35-36页 |
3.4 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36-39页 |
3.4.1 种多样性指数随地形的变化规律 | 第36-38页 |
3.4.2 种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性研究 | 第38-39页 |
3.5 群落谱系结构与谱系多样性研究 | 第39-43页 |
3.5.1 样地群落整体物种谱系结构 | 第40页 |
3.5.2 样地乔木层物种谱系结构 | 第40-41页 |
3.5.3 样地灌木层物种谱系结构 | 第41页 |
3.5.4 样地草本层物种谱系结构 | 第41-42页 |
3.5.5 群落谱系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联 | 第42-43页 |
3.6 物种的关联性分析 | 第43-4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4.1 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第47页 |
4.2 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 第47-48页 |
4.3 物种生态位研究 | 第48页 |
4.4 物种多样性研究 | 第48页 |
4.5 谱系结构研究 | 第48-49页 |
4.6 种间关联性研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