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6 本文的创新尝试 | 第13-14页 |
2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8页 |
2.1 政治认同的内涵 | 第14页 |
2.2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2.2.1 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 第14-15页 |
2.2.2 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 第15页 |
2.2.3 对政治制度的认同 | 第15页 |
2.2.4 对政府效能的认同 | 第15-16页 |
2.3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征 | 第16-18页 |
2.3.1 政治信仰具有可塑造型 | 第16页 |
2.3.2 政治思想具有不成熟性 | 第16页 |
2.3.3 政治认同客体多元化 | 第16-17页 |
2.3.4 政治参与具有功利性 | 第17-18页 |
3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阻碍因素分析 | 第18-30页 |
3.1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情况良好 | 第18-22页 |
3.1.1 对政治实体的认同较高 | 第18-20页 |
3.1.2 对政治意识形态的认同较好 | 第20页 |
3.1.3 对政府效能认同总体良好 | 第20-22页 |
3.2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出现的问题 | 第22-24页 |
3.2.1 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欠缺 | 第22页 |
3.2.2 部分大学生自身政治责任感较低 | 第22-23页 |
3.2.3 部分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功利性 | 第23-24页 |
3.3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阻碍因素分析 | 第24-30页 |
3.3.1 社会因素分析 | 第24-26页 |
3.3.2 校园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3.3 个人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4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路径分析 | 第30-38页 |
4.1 加强社会环境建设,打牢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社会根基 | 第30-33页 |
4.1.1 优化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发挥主流文化引领作用 | 第30-31页 |
4.1.2 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促进网络媒体规范运营 | 第31页 |
4.1.3 提高政府绩效,有效治理官员腐败问题 | 第31-33页 |
4.2 优化校园政治文化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 第33-36页 |
4.2.1 切实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 第33-34页 |
4.2.2 创建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环境 | 第34-35页 |
4.2.3 创建校园政治研讨综合平台,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 | 第35-36页 |
4.3 重视大学生自身政治认同教育,开创大学生自我教育新模式 | 第36-38页 |
4.3.1 遵循大学生政治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 第36页 |
4.3.2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修养 | 第36-37页 |
4.3.3 大学生要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的政治认同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