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中国的体育形象日渐丰满 | 第10-11页 |
1.1.2 运动员形象的呈现多样化 | 第11页 |
1.1.3 运动员形象价值的提升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理论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1 等距抽样法 | 第12页 |
1.2.1.2 话语分析法 | 第12-13页 |
1.2.1.3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1.2.2 研究理论 | 第13-15页 |
1.2.2.1 框架理论 | 第13-14页 |
1.2.2.2 议程设置理论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3.1 市场话语 | 第15-16页 |
1.3.2 媒介形象 | 第16页 |
1.3.3 运动员媒介形象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1 国内外关于媒介形象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媒介形象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3《人民日报》2008 年-2017 年运动员形象报道分析 | 第19-32页 |
3.1 报道内容分析 | 第21-23页 |
3.1.1 运动员竞赛报道 | 第21-22页 |
3.1.2 运动员职业衍生的活动报道 | 第22页 |
3.1.3 外界评论报道 | 第22-23页 |
3.2 报道立场分析 | 第23-27页 |
3.2.1 正面立场 | 第24-25页 |
3.2.2 中立立场 | 第25-26页 |
3.2.3 负面立场 | 第26-27页 |
3.3 表现形式分析 | 第27-29页 |
3.4 报道版面分析 | 第29-32页 |
4 市场话语下《人民日报》报道中运动员媒介形象变迁 | 第32-43页 |
4.1 媒体对运动员媒介形象日益重视 | 第32-34页 |
4.1.1 媒体报道比重的稳定 | 第32-33页 |
4.1.2 体育项目数量的增加 | 第33-34页 |
4.2 多元化的报道表现形式丰富运动员媒介形象 | 第34-36页 |
4.2.1 媒介形象的多元化 | 第34-35页 |
4.2.2 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 第35-36页 |
4.3 个体特征对运动员媒介形象呈现的拓展 | 第36-38页 |
4.3.1 运动员年龄成为形象呈现的新角度 | 第36-37页 |
4.3.2 女性形象受到更多的重视 | 第37-38页 |
4.4 运动成绩等正面形象占据报道主要地位 | 第38-40页 |
4.4.1 运动员媒介形象主体由成绩塑造 | 第38-40页 |
4.4.2《人民日报》正面话语的引导 | 第40页 |
4.5 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 第40-43页 |
4.5.1 民族荣誉感和认同感增强 | 第40-41页 |
4.5.2 运动员形象地位的提升 | 第41-43页 |
5 中国运动员媒介形象变迁原因 | 第43-48页 |
5.1 体育市场化的转变 | 第43-44页 |
5.1.1 市场经济的导向 | 第43-44页 |
5.1.2 体育政治功能的弱化 | 第44页 |
5.2 媒介市场的变革 | 第44-47页 |
5.2.1 娱乐化趋势显著 | 第44-45页 |
5.2.2 报道内容注重人物表现 | 第45-46页 |
5.2.3 符号化阐释报道对象 | 第46-47页 |
5.3 受众市场的变化 | 第47-48页 |
5.3.1 受众的认知程度提升 | 第47页 |
5.3.2 受众意识形态的转变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8-52页 |
6.1 结论 | 第48-50页 |
6.2 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