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旅游介入下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第10-13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11页
        1.1.2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第13-16页
        1.2.1 公共空间第13-14页
        1.2.2 乡村公共空间第14-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第23-26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3 研究框架第25-26页
2 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综述第26-42页
    2.1 乡村公共空间分类及特征第26-30页
        2.1.1 乡村公共空间的分类第26-29页
        2.1.2 乡村公共空间的特征第29-30页
    2.2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原因第30-34页
        2.2.1 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第30-32页
        2.2.2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的原因第32-34页
    2.3 乡村公共空间的问题与解析第34-41页
        2.3.1 传统乡村公共空间功能方面——需求脱离实际第34-37页
        2.3.2 新建乡村公共空间形式方面——空间规划失策第37-39页
        2.3.3 乡村公共空间地域特色方面——文化记忆断层第39-41页
    2.4 小结第41-42页
3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发展研究第42-75页
    3.1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基本形态研究第42-48页
        3.1.1 大连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历程第42-44页
        3.1.2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分类第44-48页
    3.2 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及主要类型第48-64页
        3.2.1 布局原因及分布特点第48-55页
        3.2.2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第55-64页
    3.3 旅游介入下的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现象第64-71页
        3.3.1 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演变背景第64-67页
        3.3.2 旅游介入后的乡村公共空间第67-71页
        3.3.3 小结第71页
    3.4 大连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规律第71-75页
        3.4.1 政治介入因素——显性公共空间的发展第71-72页
        3.4.2 经济变革因素——隐形公共空间的发展第72-73页
        3.4.3 自下而上人文因素——传统公共空间的淡漠第73-75页
4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的实证研究第75-97页
    4.1 旅顺口区北海街道袁家沟村第75-81页
        4.1.1 乡村概况第75页
        4.1.2 政治介入后的显性公共空间发展第75-80页
        4.1.3 小结:政府介入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记忆丧失第80-81页
    4.2 旅顺口区铁山街道郭家村第81-87页
        4.2.1 乡村概况第81-82页
        4.2.2 自下而上的公共空间发展第82-86页
        4.2.3 小结:自下而上的公共空间活力淡漠第86-87页
    4.3 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土门子村第87-91页
        4.3.1 乡村概况第87-88页
        4.3.2 经济结构转型下的隐形公共空间发展第88-90页
        4.3.3 小结:经济结构转变下的隐性公共空间无原则发展第90-91页
    4.4 普湾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第91-97页
        4.4.1 乡村概况第91页
        4.4.2 乡村旅游带动的公共空间发展第91-96页
        4.4.3 小结:乡村旅游带动公共空间快速发展第96-97页
    4.5 小结第97页
5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探究第97-113页
    5.1 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重构原则第97-101页
        5.1.1 生态性原则,自然风貌维护第97-98页
        5.1.2 聚落整体性原则,功能全覆盖第98-99页
        5.1.3 环境改善、文化可持续化发展第99-101页
    5.2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重构策略第101-109页
        5.2.1 “点”状公共空间第101-105页
        5.2.2 “线”状公共空间第105-107页
        5.2.3 “面”状公共空间第107-109页
    5.3 大连地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延续性要素拾取第109-113页
        5.3.1 自然性要素拾取第109-110页
        5.3.2 整体性要素拾取第110-111页
        5.3.3 人文性要素拾取第111-113页
    5.4 小结第113页
6 结语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8页
附录第118-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居住主导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适应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行为心理的居住建筑跨层空间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