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8-10页
    1.2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4页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4-15页
第2章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概述第15-24页
    2.1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历史发展第15-18页
        2.1.1 美国第15-16页
        2.1.2 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第16-18页
    2.2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第18-21页
        2.2.1 反向混淆的概念第18-20页
        2.2.2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标准第20-21页
    2.3 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第21-24页
        2.3.1 一般侵权损害赔偿概述第21-22页
        2.3.2 一般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第22页
        2.3.3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第22-24页
第3章 中美反向混淆案例的赔偿情况分析第24-29页
    3.1 美国反向混淆案例的赔偿情况第24-26页
        3.1.1 “Big O”轮胎经销案第24-25页
        3.1.2 “STW”商标纠纷案第25-26页
    3.2 我国反向混淆侵权案例的赔偿情况第26-29页
        3.2.1 iPad和唯冠之争第26-27页
        3.2.2 “新百伦”案第27-29页
第4章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损害赔偿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第29-36页
    4.1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损害赔偿中的问题第29-32页
        4.1.1 权利人损失难以确定第29-30页
        4.1.2 侵权人所得与侵权行为关联性不够第30-31页
        4.1.3 法定赔偿的随意适用第31页
        4.1.4 许可使用费制度使用的障碍第31-32页
    4.2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损害赔偿问题的解决路径第32-36页
        4.2.1 损益相抵原则的使用第32-33页
        4.2.2 关注侵权人的主观状态第33页
        4.2.3 合理评估商标权人开拓新市场的能力第33-34页
        4.2.4 完善法定赔偿金制度第34-35页
        4.2.5 有条件的使用许可使用费制度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相对人抵抗权研究
下一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使用公开的证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