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8-12页 |
1.1 微生物(源)除草剂的发展及趋势 | 第8-9页 |
1.2 除草剂活性基团及其作用方式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22页 |
2.1 材料 | 第12-13页 |
2.1.1 供试植物 | 第12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2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2-13页 |
2.2 方法 | 第13-22页 |
2.2.1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 第13-15页 |
2.2.2 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案 | 第15-19页 |
2.2.3 化合物的回收率及结构确证 | 第19页 |
2.2.4 除草活性测定—小杯法 | 第19-20页 |
2.2.5 除草活性测定—茎叶喷雾法 | 第20-21页 |
2.2.6 化合物安全性测定—小杯法 | 第21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38页 |
3.1 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 第22-26页 |
3.2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 | 第26-35页 |
3.2.1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初筛—小杯法 | 第26-28页 |
3.2.2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复筛—小杯法 | 第28-32页 |
3.2.3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初筛—茎叶喷雾法 | 第32-34页 |
3.2.4 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复筛—茎叶喷雾法 | 第34-35页 |
3.3 化合物的安全性测定 | 第35-38页 |
3.3.1 化合物对小麦的安全性 | 第35-36页 |
3.3.2 化合物对玉米的安全性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附录 | 第48-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