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群众路线论文

习近平群众观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2.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第11-15页
        1.2.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第18-32页
    2.1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8-20页
        2.1.1 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亟须新的理论指导第18-19页
        2.1.2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第19-20页
    2.2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第20-29页
        2.2.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第21-23页
        2.2.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群众观第23-28页
        2.2.3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第28-29页
    2.3 习近平群众观产生的实践基础第29-32页
        2.3.1 新时期下对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第29-30页
        2.3.2 习近平在地方执政的经验积累第30-32页
第3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与时代特征第32-43页
    3.1 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第32-38页
        3.1.1 习近平的为了群众思想第32-33页
        3.1.2 习近平的依靠群众思想第33-36页
        3.1.3 习近平的惠及群众思想第36-38页
    3.2 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特征第38-43页
        3.2.1 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机统一第38-40页
        3.2.2 与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第40-41页
        3.2.3 与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第41-43页
第4章 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意义第43-48页
    4.1 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意义第43-44页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第43-44页
        4.1.2 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执政信念第44页
    4.2 习近平群众观的现实意义第44-48页
        4.2.1 有助于正确把握民生问题的基本要素第44-45页
        4.2.2 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提供思路和原则第45-46页
        4.2.3 为加强和改善党的执政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导第46-48页
第5章 结论第48-51页
    5.1 对习近平群众观形成的阐释第48页
    5.2 对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与时代特征的阐释第48-49页
    5.3 对习近平群众观的重要意义阐释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介第57-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中农产品贸易竞争性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跨膜转运蛋白相关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及表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