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13-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二、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五、论文结构安排 | 第18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国内保理融资概述 | 第20-25页 |
第一节 保理融资的起源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保理融资的定义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保理融资的常见分类 | 第23-25页 |
一、有追索权保理融资和无追索权保理融资 | 第23页 |
二、公开型保理融资和隐蔽型保理融资 | 第23-24页 |
三、现实债权保理融资和未来债权保理融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国内保理融资法律关系的基础理论 | 第25-38页 |
第一节 供应商与债务人的法律关系 | 第25-28页 |
一、概述 | 第25-26页 |
二、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 第26页 |
三、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 第26-27页 |
四、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供应商与保理商的法律关系 | 第28-33页 |
一、概述 | 第28-30页 |
二、应收账款债权多重转让 | 第30-31页 |
三、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的主体 | 第31-32页 |
四、供应商的瑕疵担保 | 第32页 |
五、从权利的受让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保理商与债务人的法律关系 | 第33-38页 |
一、概述 | 第33页 |
二、债务人的抗辩(权) | 第33-35页 |
三、债务人的抵销权 | 第35-36页 |
四、债务人履行费用的增加 | 第36页 |
五、保理商的债权请求权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国内保理融资法律关系中的实务问题 | 第38-53页 |
第一节 未来应收账款债权 | 第38-43页 |
一、概述 | 第38-39页 |
二、案例基本情况 | 第39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39-41页 |
四、结论 | 第41-42页 |
五、余论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虚假的基础合同 | 第43-49页 |
一、概述 | 第43-44页 |
二、案例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45-46页 |
四、结论 | 第46-47页 |
五、余论 | 第47-49页 |
第三节 保理融资案件是否应当合并审理 | 第49-53页 |
一、概述 | 第49页 |
二、司法实务中的观点分析 | 第49-50页 |
三、结论 | 第50-51页 |
四、余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比较法考察 | 第53-60页 |
第一节 对保理融资无专门立法的国家和地区 | 第53-57页 |
一、英国法 | 第53-54页 |
二、美国法 | 第54页 |
三、德国法 | 第54-55页 |
四、法国法 | 第55-56页 |
五、日本法 | 第56页 |
六、我国台湾地区法律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对保理融资有专门立法的国家和地区 | 第57-58页 |
一、我国澳门地区法律 | 第57-58页 |
二、俄罗斯法 | 第58页 |
第三节 对比较法考察的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代结语)对法律规定缺位和理论的思考与启示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