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论文结构 | 第8-10页 |
三、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商业秘密保密性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与商业秘密权概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保密性司法认定依据及典型案例 | 第13-19页 |
一、保密性司法认定依据 | 第13-18页 |
二、典型案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保密性司法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标准不统一 | 第19-20页 |
二、标准不完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美国商业秘密保密性认定的比较研究 | 第23-34页 |
第一节 保密性认定概述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典型案例分析 | 第25-30页 |
一、杜邦公司诉克里斯托夫案 | 第25-27页 |
二、电子卡福特公司诉控行公司等案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借鉴意义 | 第30-34页 |
第三章 商业秘密权客体与保密性分析及建议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商业秘密权客体法律属性分析 | 第34-36页 |
一、商业秘密权客体概述 | 第34-35页 |
二、商业秘密权客体的财产属性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商业秘密权保密性的法律意义 | 第36-38页 |
一、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是对商业秘密所有权的宣示 | 第36-37页 |
二、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是商业秘密权产生的标志 | 第37-38页 |
三、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是对商业秘密权之权利边界的确认 | 第38页 |
第三节 对于我国商业秘密立法的建议 | 第38-42页 |
一、对商业秘密的定义进行修订 | 第39页 |
二、对商业秘密权的产生条件进行司法解释 | 第39-40页 |
三、对商业秘密保密性认定标准进行完善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