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荧光探针的结构与识别机理 | 第16-20页 |
1.2.1 荧光探针的结构 | 第16-17页 |
1.2.2 常见的荧光探针分子的识别机理 | 第17-20页 |
1.3 有机荧光探针分子的分类 | 第20-23页 |
1.3.1 萘酰亚胺类荧光团 | 第20-21页 |
1.3.2 香豆素类荧光团 | 第21-22页 |
1.3.3 氟化硼络合二吡咯甲川类荧光团 | 第22-23页 |
1.3.4 花菁类荧光团 | 第23页 |
1.4 荧光探针分子的识别 | 第23-29页 |
1.4.1 荧光探针识别的意义 | 第23-24页 |
1.4.2 荧光探针分子对离子的识别 | 第24-25页 |
1.4.3 荧光探针分子对阳离子的识别 | 第25-29页 |
1.5 荧光探针对生物小分子的识别 | 第29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设计思路 | 第29-31页 |
第2章 一种自组装的胶束纳米探针,用于体外和体内对肼的特异性识别 | 第31-43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2.2.1 合成路线设计 | 第32页 |
2.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2-33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2.2.4 合成步骤及表征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2.3.1 纳米T-M的设计和制备 | 第34-36页 |
2.3.2 NanoT-M的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 | 第36-37页 |
2.3.3 NanoT-M的荧光滴定和检测限 | 第37-38页 |
2.3.4 响应时间 | 第38-39页 |
2.3.5 细胞培养和成像 | 第39-40页 |
2.4 探针分子A的响应机理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次氯酸根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 第43-51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合成步骤 | 第43-44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3.2.4 合成步骤及表征 | 第44-4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5-49页 |
3.3.1 探针分子B的选择性分析 | 第45-46页 |
3.3.2 探针分子B的滴定图谱分析 | 第46-47页 |
3.3.3 探针分子的检测限 | 第47-48页 |
3.3.4 探针分子B对ClO-的响应时间 | 第48页 |
3.3.5 探针分子B的干扰性 | 第48-49页 |
3.4 探针分子B的响应机理 | 第49-50页 |
3.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基于蒽荧光团的汞离子化学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51-5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合成步骤 | 第52页 |
4.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52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4.2.4 合成步骤及表征 | 第52-53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3-57页 |
4.3.1 探针分子C的选择性分析 | 第53-54页 |
4.3.2 传感器C的滴定图谱分析 | 第54-55页 |
4.3.3 传感器C对汞离子的干扰实验的研究 | 第55-56页 |
4.3.4 传感器C的响应时间分析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