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非晶合金的概述 | 第12-16页 |
1.2.1 非晶合金发展 | 第12页 |
1.2.2 非晶合晶的结构特点 | 第12-14页 |
1.2.3 非晶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14-15页 |
1.2.4 非晶合金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 第15-16页 |
1.3 合金化对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16-18页 |
1.3.1 类金属元素对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2 过渡族金属元素对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3 贵金属元素对非晶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18页 |
1.4 非晶合金的结构弛豫 | 第18-20页 |
1.4.1 结构弛豫的定义 | 第18页 |
1.4.2 非晶合金在低温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弛豫 | 第18-19页 |
1.4.3 非晶合金深冷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弛豫 | 第19-20页 |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1 研究方案 | 第22页 |
2.2 材料制备与热处理 | 第22-25页 |
2.2.1 熔炼母合金 | 第22-23页 |
2.2.2 单辊旋淬法制备非晶薄带 | 第23页 |
2.2.3 冷热循环处理 | 第23-24页 |
2.2.4 低温退火 | 第24-25页 |
2.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25-30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5页 |
2.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25页 |
2.3.3 DSC分析 | 第25-26页 |
2.3.4 磁性能测量 | 第26页 |
2.3.5 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26页 |
2.3.6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27页 |
2.3.7 反蒙特卡洛模拟 | 第27-29页 |
2.3.8 Voronoi分形法研究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团簇结构与非晶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 | 第30-45页 |
3.1 Fe-P-C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 Fe-P-C非晶合金的微结构分析 | 第31-41页 |
3.2.1 Fe-P-C非晶合金常规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3.2.2 Fe-P-C非晶合金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 | 第31-41页 |
3.3 Fe-P-C非晶合金的磁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3.4 Fe-P-C非晶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低温退火过程中Fe_(80)P_(11)C_9非晶合金的磁软化研究 | 第45-53页 |
4.1 低温退火对Fe_(80)P_(11)C_9合金的结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 低温退火对Fe_(80)P_(11)C_9合金的磁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低温退火对Fe_(80)P_(11)C_9合金的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低温退火Fe_(80)P_(11)C_9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冷热循环对Fe_(80)Si_(8.75)B_(10)Cu_(1.25)非晶合金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5.1 冷热循环对Fe_(80)Si_(8.75)B_(10)Cu_(1.25)非晶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 冷热循环对Fe_(80)Si_(8.75)B_(10)Cu_(1.25)非晶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 冷热循环处理对Fe_(80)Si_(8.75)B_(10)Cu_(1.25)非晶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5.4 冷热循环过程中Fe_(80)Si_(8.75)B_(10)Cu_(1.25)非晶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页 |
6.2 主要创新之处 | 第61-62页 |
6.3 展望和不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