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法官裁量解释概述 | 第20-28页 |
2.1 法官裁量解释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3页 |
2.1.1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 第20页 |
2.1.2 规范性司法解释 | 第20-21页 |
2.1.3 法官自由裁量权 | 第21-22页 |
2.1.4 法官裁量解释 | 第22-23页 |
2.2 法官裁量解释的特点 | 第23-25页 |
2.2.1 法官裁量解释是一个“法发现”的过程 | 第23-24页 |
2.2.2 法官裁量解释对立法原意的确认与深化 | 第24-25页 |
2.2.3 法官裁量解释具有个别效力 | 第25页 |
2.3 法官裁量解释的价值 | 第25-27页 |
2.3.1 法官裁量解释有助于法的正义价值的实现 | 第26页 |
2.3.2 法官裁量解释有助于克服法的滞后性缺陷 | 第26页 |
2.3.3 法官裁量解释有助于实现法的最优化配置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法官裁量解释的性质研究 | 第28-36页 |
3.1 法律传统中的法官裁量解释 | 第28-30页 |
3.1.1 大陆法系中的法官裁量解释 | 第28-29页 |
3.1.2 英美法系中的法官裁量解释 | 第29-30页 |
3.2 法官裁量解释的法源:一个历史性的梳理 | 第30-33页 |
3.2.1 法的渊源的词源 | 第30-31页 |
3.2.2 法官裁量解释的实质渊源 | 第31页 |
3.2.3 法官裁量解释的效力渊源 | 第31-32页 |
3.2.4 法官裁量解释的历史渊源 | 第32-33页 |
3.3 作为司法方法的法官裁量解释 | 第33-35页 |
3.3.1 法学方法论的概念 | 第33页 |
3.3.2 法官裁量解释是附条件的:具有方法论属性 | 第33-34页 |
3.3.3 法官裁量解释对法治的拯救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法官裁量解释的正当性证明 | 第36-44页 |
4.1 法官裁量解释的理论争鸣 | 第36-39页 |
4.1.1 概念法学派的“法秩序无漏洞理论” | 第36-37页 |
4.1.2 自由法学派肯定法官造法的权力 | 第37页 |
4.1.3 纯粹法学派颠覆对“唯一正确答案”的迷信 | 第37-39页 |
4.1.4 利益法学派主张“价值导向”模式 | 第39页 |
4.2 法官裁量解释的主体——法官 | 第39-40页 |
4.2.1 从事暴力事业 | 第39-40页 |
4.2.2 法官的司法权威 | 第40页 |
4.3 法官裁量解释的法理依据——裁量权 | 第40-42页 |
4.3.1 法官的客观裁量权 | 第40-41页 |
4.3.2 法官的偏离裁量权 | 第41-42页 |
4.4 法官裁量解释的根源——法律调整系统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4.4.1 法律调整方式的局限性 | 第42页 |
4.4.2 法律调整内容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4.4.3 法律调整时效的局限性 | 第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法官裁量解释的运用与实现 | 第44-50页 |
5.1 对裁量界限的定位 | 第44-45页 |
5.1.1 裁量界限的控制标准 | 第44页 |
5.1.2 不确定概念中的裁量领域 | 第44页 |
5.1.3 裁量控制的法理基础 | 第44-45页 |
5.2 法官裁量解释的建构性确认与拉兹式权威 | 第45-46页 |
5.2.1 建构性确认 | 第45页 |
5.2.2 拉兹式权威与法律中的建构性确认 | 第45-46页 |
5.3 对法官裁量解释的控制 | 第46-49页 |
5.3.1 法官裁量解释的法律控制 | 第46-48页 |
5.3.2 法官裁量解释的非法律控制 | 第48-4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